八萬年一遇的緣分
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大概是最近天文迷最熱的話題,就算平常不看星星的人多少也會聽說最近天上有顆很容易看到的彗星。
這顆彗星在 9/28 通過近日點之後,開始遠離太陽,然後在前兩週左右進入最適觀測期。因爲當彗星距離太陽越近,它的亮度和彗尾強度就會越高。但因爲距離太陽太近,除非是超大顆的彗星,才有可能在白天看到。否則必須要日落之後、天空暗下來,才能看得到彗星。但如果它離太陽很近,日落之後沒多久它也就跟著下去了,可以觀測的仰角不會太高。而如果離太陽比較遠,仰角會比較高,但亮度就會太弱,不易觀測。
因此要在亮度和與太陽的距離之間取個平衡,我們就有了大概一個多禮拜的最適觀測期。C/2023 A3 在 10/12 通過近地點,據說當天的亮度大概是 -2 等,但大概 5:55pm 日落時,它的仰角只有地平線上 6 度左右,所以其實除非往海面觀測而且海面遠方無雲,否則看到的機會不大。
經過了一個禮拜,它每天日落的仰角越來越高,網路上也看到越來越多大家拍到彗星的照片。有單純彗星本人的,也有彗星帶地景的,甚至還有人像跟彗星合照的。
昨天,今年第一波比較強的東北季風下來了,台北從禮拜六傍晚開始下大雨,下了一個晚上。
走吧
禮拜天,我心想,再不去看彗星就要等八萬年了。但台北雨下得這個樣子,就算去大屯山大概也沒機會。
往南走吧,我心想。
我看了氣象署的可見光雲圖,發現新竹以南有個洞。這種時候要看可見光雲圖,而不能看紅外線雲圖。因爲東北季風帶來的雲都不是強對流,都是薄雲,雲頂不會太高,從紅外線色調強化雲圖上看起來都是薄薄的雲。但雲就是雲,再薄也會遮擋視線。因此要用可見光雲圖才能判別觀星的可能性。
我決定沿著濱海公路往南走,看走到哪裡沒有雲就停下來等彗星。我大概是下午兩點出發的,我算算最遠大概可以走到台中吧。
果然如我所料,過了竹南後天氣就變好了。這是後龍的天空,已經隱約看得到藍天。
在通霄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日落。海面上仍然有雲,看不到太陽落到海裡,但是仰角比較高的天空已經看得到雲洞了。
觀測位置
最後,我們在白沙屯附近的海岸小路沿路往南,停在一個海灘旁,下來等彗星。中間還經過一個台鹽的工廠,裡面堆了一座鹽山。
我帶了 5D3 跟 70-300mm 胖白來拍。沒有帶 600mm 的原因是覺得視野那麼小,彗星如果肉眼不可見的話尋星會很困難。
其實 iPhone 12 Pro 的感光度加上它用多張疊加避免晃動的夜拍功能已經可以拍到星星,帶單眼來感覺是拍心酸的。而且雖然我上了腳架,但現場風實在太大,相機在腳架上一樣被風吹得亂晃。
尋星
要尋找 C/2023 A3,金星是很好的參考。金星有 -4 等,因此天黑之後第一顆看到的星星一定是它。
因此只要找到金星,它的右上方沒多遠處就是 C/2023 A3。
但即使是在通霄的海邊,來自路燈的光害還是太嚴重,我們用肉眼完全看不到 C/2023 A3。我只能把相機調到 70mm,慢慢的搜索附近的天空,曝光之後看看有沒有像彗星的天體。
初次見面
這是我第一張拍到確定有 C/2023 A3 的照片。如果你是用手機看這篇文章,照片被縮圖之後什麼都看不到。
我們放大一點來看看:
就在C/2023 A3 的左邊,有一顆稍微亮一點點,真的只有一點點的星星,叫做列肆二,或是 Marfik。它只有 3.8 等,比今天的 C/2023 A3 稍微亮一點點。根據 GoSkyWalk 的數據,今天的 C/2023 A3 只有 4.4 等。
我把 Stellarium 的極限星等設到 8.0,就跟我拍出來的照片差不多。
這張大概是我今天拍出最好的一張。但 C/2023 A3 看起來還是很暗。
因爲海邊風實在太大,雖然有腳架卻沒辦法長曝。快門只要超過 0.5 秒就很容易拍出歪七扭八的星點,因此我 ISO 都開到 12800 左右,實在不是拍星空的好設定。
不過裁切之後還是可以看得到長長的彗尾。
300mm 在全幅的視角大概是 6.9 度,因此這張的彗尾大概也有個 5 度的長度。據說很多人拍到超過 15 度的彗尾,真是令人羨慕。
不過,不管怎麼樣,我沒有錯過它。八萬年來一次的 C/2023 A3,我還是透過相機見到你了。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