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好茶部落巡禮 Day 1
2020 寒假自然體驗班跟青蛙老師的登山活動,目的地是位於屏東縣霧台鄉的舊好茶部落。自從 2014 年跟小樹老師去過位於禮納里永久屋基地 的好茶村後,我對舊好茶部落就一直很有興趣。這次終於有機會造訪這個雲豹的故鄉。
命運多舛的好茶部落
好茶部落是個命運坎坷的魯凱族部落,歷經兩次牽村才來到位於瑪家農場的禮納里永久屋。
最早的好茶部落位於霧台鄉西南角、南隘寮溪北側的一處坡地,相傳魯凱族人在七百年前隨著一隻雲豹來到舊好茶部落的位置,在此定居,並將此處命名爲 Kucapungane,譯爲 “古茶布安”。因爲是雲豹帶領他們前來的,因此舊好茶部落又叫 “雲豹的故鄉“,而好茶部落的魯凱族人則自稱爲 ”雲豹的傳人“。
1977 年,台灣省政府認爲舊好茶部落地處偏僻、不宜人居 (實則爲管理不易),加上舊好茶因交通不變、沒有電力、人口外移嚴重,在考量就醫、就學等生活現實面的前提下,在村民大會的決議下,同意配合政府的安排,牽村至隘寮南溪、好茶溪口一處河階地,是爲新好茶部落。
但自從遷村至新好茶後,這個位於河階台地上的新村落就不斷遭到自然災害的襲擊。2005 年的海棠颱風、2006 年的碧利斯颱風,都曾因豪雨造成新好茶的交通中斷;2007 年聖帕颱風造成的土石流更造成全村四分之一房屋遭土石入侵。災後,村民被政府強迫安置到曾爲日據時代戰俘營的麟洛鄉隘寮營區。
2008 年莫拉客颱風的八八風災給了新好茶部落最後致命的一擊。將近 2000mm 的驚人雨量帶來的土石流淹沒了整個新好茶村,所幸當時大部分的村民早已被安置在隘寮營區,土石流雖然吞噬了整個村落,但卻沒有造成什麼傷亡。但這也代表,新好茶將永遠深埋在土石堆之下,再也回不去了。之後,好茶部落被納入八八風災的災後重建計劃中,與排灣族的大社、瑪家兩個部落,一起被安置在位於台糖瑪家農場新建的禮納里永久屋基地。 這就是我們今日見到的新新好茶村,一處位於屏東近郊,號稱 “台灣普羅旺斯“ 的原住民部落。
我在 Google Maps 的衛星空照圖上標出好茶部落三次落腳的地方,圖中清晰可見砂石淤積的隘寮南溪。位於深山中的舊好茶部落至今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石板屋建築,而位於河階台地上的新好茶,從今日的空照圖上已經看不出任何房舍建築了,全部都埋在隘寮南溪的土石底下。
事實上當年新好茶落成時,全村所在的河階台地距離隘寮溪的河牀有 30 公尺之高,足足有將近十層樓,但後來的幾次風災,每次的累積雨量隨隨便便都破千,上游大量的土石沖刷而下,不斷將隘寮南溪的河牀墊高。到 2007 年聖帕颱風離去時,河牀已經和村落同高,再也沒有任何緩衝空間。在隘寮南溪上游不遠處的右岸,更爆發了大規模的土石流,大幅改變了地形地貌。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許多造訪新好茶部落的記錄片,風災前的、風災後的都有。2008 年八八風災之後整個村落只剩下一個橘紅色的教堂尖頂仍突出於土石掩埋中,那個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本來以爲這次造訪時可以看到那個曾在電視上看過的場景,誰知道…
北進南出
我們這次造訪舊好茶的路線很特別,和一般經過新好茶進出測路線不同。
我們第一天下午會先去拜訪禮納里的新新好茶村,然後搭車沿着台 24 線抵達霧台部落住宿。第二天一早再乘車接駁至台 24 線終點的阿禮部落,由此開始步行前往舊好茶部落。這條路線稱之爲 ”阿禮越嶺古道”,從已經廢棄的阿禮部落出發,往西南方爬升,翻越山脊最低處的井步山鞍部 (標高 1785m) 後再一路往下,抵達海拔 950m 左右的舊好茶部落。
最後一天,則是從舊好茶出發,沿山腰往西南方下到隘寮南溪的河牀,再乘車接駁沿著河牀經三地門原住民文化園區出去到市區。沿著隘寮南溪河牀行進時,就會經過已經被掩埋的新好茶。不知道還能看到多少遺蹟呢?
高雄集合
這次活動的集合地點在左營高鐵站,不過大部份的人都坐同一班高鐵從台北南下。
我們今天坐到了傳說中的卡那赫拉彩繪車廂… 台灣高鐵給你滿滿的粉紅兔兔和 P 助。
由於出發時武漢肺炎的疫情已經有一點緊張,老師還特別提醒大家坐高鐵及在高鐵站時要記得帶口罩。到了左營,那時口罩還沒被列爲管制物資,便利商店仍可以買到口罩。
集合之後,上了小巴,我們前往位於瑪家農場的禮納里永久屋基地。
再訪禮納里
進入禮納里的古茶柏安部落時,映入眼簾的就是曾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兩個大腳丫圖騰。
2014 年,我們參加小樹老師的百合魯凱與紫蝶幽谷活動,最後一站就是來到這裡,有吃有玩還在這裡住了一晚。我還忘了一個 Canon 相機的充電器在當晚寄宿的家屋中…
我從 YouTube 翻出當年拍的影片給夥伴們看,當年影片中的小孩都已經要升高中了。
六年之後再訪,新新好茶村的變化不大,倒是多了些加蓋的建築。當初規劃時,每戶房屋旁邊都有一小塊耕地,但顯然這樣的規劃並不符合族人的耕作習慣,因此沒有什麼人真的在那邊耕作,大部份的居民都將這個空間加蓋成爲房舍。
而在衆多加蓋的空間中,隱藏著一間號稱濁水溪以南最難訂位的餐廳 – AKAME。AKAME 是 2015 年開業的,我們上回來造訪時,主廚 Alex 仍在新加坡的 Restaurant André 任職。
這間餐廳用法式料理的概念與本土食材呈現原住民料理,菜色非常精緻,光是看別人寫的食記就讓人口水直流。不過我們今天不是要吃這間,我們吃的是魯凱風味餐…
午餐之後由魯凱族產業發展協會會長、與李登輝的爸爸同名 (這個哏他六年前就用過了…) 的李金龍先生爲我們導覽。我們聽了許多魯凱族的傳說故事、好茶遷村的歷史、以及新新好茶成立之後族人面對的挑戰。
好茶部落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位於接待中心旁邊的小米之家就曾讓我印象深刻。
小米之家的客廳內掛著數十種不同品種的小米收成,主人還大方邀請我入內拍照。
看了那麼多種小米,當然要來個小米甜甜圈。據說小米甜甜圈已經變成夜市排隊美食,不過我還是第一次吃。它的口感有點像用玉米澱粉做的甜甜圈,可能是因爲小米澱粉不像麪粉一樣有筋,所以口感比較鬆軟。
除了小米,愛玉也是魯凱族重要的作物之一。霧台的神山部落更是以愛玉聞名。在接待中心的桌上就擺了好多已經洗過、乾燥的愛玉子。沒搓過愛玉的人大概不知道,這個有著一顆顆細細愛玉子的表面其實是愛玉果實的內面,愛玉果實的表面是光滑的。果實曬乾後切開、翻面之後,才會變成這個樣子,因此每顆果實上都有斜切的痕跡,其實就是翻面的地方。
曾經可以通到知本的一條路
離開禮納里後,我們就驅車沿著台 24 線前往今晚要住宿的霧台部落。
現今的台 24 線在 1993 年省道第三次整編之前,叫做台 22 線。這也是一條曾經有過雄心壯志、打算橫貫台灣的路線。台 24 線西起屏東市,往東經過三地門後進入山區,一路蜿蜒來到霧台。公路總局承襲原來省公路局的計劃,原來要讓這條路一路通道台東,而所沿路線則是日據時代就有的知本越嶺道:經小鬼湖林道接上知本林道後通往知本。
三十多年前,當台灣還沒遭逢九二一、八八風災的巨變時,小鬼湖林道和知本林道是可以通行車輛的。當時有一間 “弘易礦業“ 在小鬼湖南側的知本主山山腳下開採大理石,爲了將開採出的石材運出,當時的小鬼湖林道路況好到可以通行卡車,據說車輛也可以直接通行到知本。
但九二一及之後的多次風災,不斷地改變台灣山林的地形地貌,弘易礦業也早已棄守小鬼湖林道。十多年前還聽說有山友可以騎機車或越野單車進入小鬼湖林道抵達知本主山附近,但近幾年已經連步行進入都不可能了。
台 24 線的車行終點一直維持在里程 47km 左右的阿禮部落,而阿禮部落也因多次風災嚴重受損,已遷村至長治百合園區。2011 年行政院正式公告解編阿禮至知本路段,同時省道規格的維護只到 45km 附近的吉露部落,吉露到阿禮的路段改編爲 “台 24 臨 45 便道”。
目前霧台鄉仍是山地經常管制區,我們在三德檢查哨驗過入山申請名冊後,繼續前行。不久後,車行經過一座矗立在隘寮北溪溪谷上的大橋。
這座大橋是 “谷川大橋“,它是台灣所有橋樑中,橋墩高度最高的一座橋:它位於隘寮北溪溪牀上的橋墩高達 99 公尺,光用想的都令人覺得腳軟。谷川大橋的前身是台 24 線第一號橋 (好沒創意的名字),也是毀於八八風災。而且八八風災帶來的土石讓隘寮北溪的河牀寬度從 50 公尺暴增爲 200 公尺,因此谷川大橋的長度也從原來第一號橋的 54 公尺延長爲 654 公尺。
現今河牀邊仍然可以看到谷川部落,但大概有一半左右的居民已經遷移至與阿禮、吉露部落同在的長治百合園區。
夜宿霧台
彎彎曲曲的台 24 線沿著隘寮北溪的溪谷前行,不久後我們就抵達了霧台鄉最大的魯凱族部落:霧台部落。
我們今天晚上住宿的地方位於霧台部落的 “岩板巷” 裡。
因爲人多,我們分住兩間民宿。其中一間 “包清春民宿” 的主人是個獵人,同時也是霧台部落的頭目。家屋窗外掛滿了山豬的骨頭。對魯凱族獵人來說,獵到山豬的數量是種代表能力及社會地位的印記。
我們放好行李、分配完牀位後,就出來蹓躂。
民宿對面有間小店,叫做 “岩板巷廚房”,老闆很熱心地招待我們試喝清涼飲料…
然後之賢爸爸腦波很弱的就買了晚上要喝的清涼飲料。
之後我們去參觀了魯凱文物館。但說實話,裡面的館藏其實普普通通,解說的文字也還好。倒是二樓有一間仿傳統方法建造的石板屋很值得一看。不過,我們明天就要去住真正的石板屋了呀。
之後我們前往位於台 24 線旁一個大彎處的 “山腳點烤肉達人” 吃晚餐。吃的當然是魯凱族風味餐。
這間店真的是烤肉達人,我們吃了幾種不同的烤肉,都各有各的特色,非常好吃。此外我們還吃到了用甲酸漿葉包的 “阿拜”。
店裡的佈置也非常有特色。
飯後我們步行回民宿,路上經過點了燈的霧台長老教會。
我們明天有請協作同行。回到民宿後,老師請大家把要交給協作背負的物品拿出來一一秤重,再集中讓協作帶走打包。
由於每個人的 quota 都一樣,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 quota 用完,這時交情好不好就就很重要了。沁芝想把睡袋交給協作背,但是她那顆睡袋的的重量就剛好超過個人的 quota 那麼一點點,睡袋又不像食材可以分隔減重,如果她的好姐妹沒有給她一些沒用完的重量,她就得自己背睡袋上山了。
而我這次除了把睡袋交給協作之外,在 Tommy 老師的特許下,我也拿了一部分的相機電池出來請協作幫忙背。我每次上山爲了拍片背的電池和行動電源加起來都接近兩公斤,其實是不小的負擔。更糟的是,電池用完之後重量並不會減輕,我還得背著一樣重的電池下山。這次可以讓協作幫忙背電池實在是一大樂事。
最後就是睡前的清涼飲料時間了。
今天其實沒有什麼活動量,就是很很輕鬆的走走逛逛、吃吃喝喝。明天,才是真正登山活動的開始!一早我們會搭接駁前往台 24 線終點的阿禮部落,從那裡開始步行前往舊好茶。
雲豹的故鄉,我們來了~
影片紀錄
(一) 先訪新好茶
(二) 霧台之夜
您好~
我也很想走這條路線到舊好茶,想請問如何找到嚮導跟協作?方便分享告知嗎?😬
抱歉,當年的行程是自組團,並非專業嚮導。建議您可以洽詢霧台地區的社區發展協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