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0 的教訓
我主要工作用的 iMac 5K 因為 SSD 容量有限,我把剪片用的毛片和工作檔用另一顆外接的硬碟來儲存。
為了跟上非線性剪接所需要的頻寬,我去弄了 USB 3.1 的外接盒。而為了餵飽 USB 3.1 的頻寬,我又小氣不想用 SSD,我在這顆外接盒上用兩顆硬碟跑 RAID0。
而 RAID0 就是這場災難的開始⋯⋯
我一天到晚跟大家宣導資料要備份,我所有的 NAS 也都用 2-bay 的機種跑 RAID1 即時 mirror 備份外加雲上一份,但我桌上這顆外接硬碟居然沒有備份。
沒有備份就算了,它跑的還是在懸崖上走鋼索的 RAID0。
所謂 RAID0 就是將資料打散,分別存在兩顆硬碟上,讀取或寫入時,有一半的資料會在一顆硬碟上,另一半則在另一顆硬碟上。因為兩顆硬碟可以在 RAID 控制器的控制下同時讀寫,速度就會有單顆硬碟的一點五倍以上,但是當然不會到兩倍。但恐怖的是,因為資料是完全打散存在兩顆硬碟上,所以任何一顆硬碟壞掉的話,資料就全沒了。因此它的失效機率是單顆硬碟失效機率的兩倍,反觀 RAID1 因為要兩顆硬碟同時壞掉資料才會消失,系統失效的機率是單顆硬碟失效機率的平方,以現在硬碟的可靠度來說這已經是彗星撞地球的機率了。
這顆外接硬碟裡存了我大部分待剪的毛片,剪完 render 好上傳 YouTube 之後,我就會把 render 好的檔案移動到有 RAID1 NAS 上存放,而毛片因為再用到的機率不高,我會把毛片 移動到 NAS 上外接的,沒有 RAID 的 2.5 吋硬碟。
我很認真剪片時,這顆工作硬碟上的毛片不會太多,因此有一段時間我並不是非常在意它的可靠度,因為影片在裡面的時間往往不過幾天。
但我最近確實有點怠惰,工作碟裡積存了大量未剪的毛片,大概有一兩百個小時的高碼率 AVCHD 和少部分 4K HEVC。
然後今天它壞了。
兩顆一組的 RAID0,其中一顆硬碟發出異音,讓外接盒無法完成初始化。更氣人的是,這個號稱會做 S.M.A.R.T. 檢查的外接盒,在事前居然沒有任何一點徵兆,甚至連硬碟都已經壞了,它還在那邊一直嘗試啟動硬碟,完全沒有任何 warning。直到我抽出其中一顆硬碟,它才開始嗶嗶叫。
我想到裡面還有未剪的大霸尖山毛片、以及大湖管樂去大陸交流的毛片,我心都涼了。
我抱著硬碟到光華六樓,我知道這邊有很多做硬碟救援的。雖然收費都很驚人,但這些資料對我的價值更高。
這是其中一家的報價。硬碟有異音,通常讀寫頭已經損壞,要開蓋。開蓋的材料費是 3000 元,如果可以讀出資料的話,單顆讀資料是 18000 元。然後因為我跑 RAID0,要把兩顆硬碟的 RAID0 合併後 copy 到另一顆新的硬碟,收費 30000 元。
如果沒辦法救的話,只收 3000 元材料費。
於是,我花了 51000 元買這個教訓。
這件事就像台鐵的普悠瑪出軌事件一樣,我有非常多次的機會可以阻止它發生,但是我都沒有。
如果我當初不要為了那一點速度跑 RAID0。
如果我當初不要為了差那幾百塊買惡名昭彰的 Seagate。
如果我不要貪小便宜買廉價的 RAID 外接盒。
如果我記得 RAID0 是在懸崖上走鋼索而有乖乖備份⋯⋯
總之,事情已經發生了,過幾天我才會知道它有沒有得救。之後再跟大家報告吧。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