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奇峰 大霸尖山 Day 4 之二
成功抵達大霸尖山 (的霸基) 之後,我們就要轉向西行,沿着大小霸之間的棱線前往小霸。
大小霸之間的這個棱線是由原來連接大小霸的山脈風化而成,地形非常特殊。大小霸的地質是四稜砂岩,對,就算那個搞壞雪山隧道的 TBM、硬度極高的四稜砂岩。四稜砂岩是一種變質砂岩,也就是沈積的砂岩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石英岩。
從遠處觀察大小霸,可以清楚看到沉積岩的節理。發生變質作用的區域因爲變得比較堅硬,就不易風化,形成大小霸屹立於風中的主體,而沒有完整變質的沈積岩,則風化成爲細碎的礫石,形成大小霸之間的棱線。
老師讓大家自己決定要不要繼續前進,如果不想繼續走,可以在大霸折返,回到中霸坪或中霸山屋休息,等待我們回來。要繼續往小霸前進的人則跟着隊伍繼續走。如果走到一半不想再走,也可以在中間適合休息的地方停下來,等待隊伍折返。
我心裡對繞過霸基下方的這段路是有一點抗拒的,因爲大霸的主體是個幾近垂直的岩壁,霸基下方則是陡峭的懸崖,路就開在兩個平面交接的那條線上,光從遠處看就頭皮發麻,更不用說過去之後還要走過大小霸中間的那個棱線。
不過既然老師說不想走了隨時都可以折返,我就繼續再走一點點看看好了,看我自己可以接受到什麼程度。
於是,我們就在這裡清點人數,分成不同的隊伍。
沁芝在大霸拍完照之後就滿足了,沒有繼續往小霸前進。我和她在大霸道別時,我們都沒有想起一間重要的事…
滴滴答答的霸基
我們從大霸面向小霸的右方,也就是北側,進入霸基。
這段路算是相當危險的路,倒不是因爲地形,因爲實際走上去之後才發現其實下方的斷崖並沒有想像中恐怖。上方風化崩落的岩石在霸基下方堆積成一個平緩的斜坡,因此雖然掉下去可能還是會直達下方的次高原北溪溪谷,但至少是滾下去而不是垂直墜落。
危險的在頭上。
大霸雖然是堅硬的四稜砂岩構成,但地質這種事就是這樣,你很難保證它整塊到處都是變質完成、品質優良的石英岩,總是有一些變質不完全的砂岩、泥岩,在風化作用之下會隨機崩落。看看霸基下方的落石就知道。
這裡原來有管理單位建造的、精美的金屬防護籠,但它已經被落石砸到連它媽媽都認不得了,根本已經不堪使用。我們只能小心地注意上方動靜,並小聲快速通過。
霸基的岩壁有很多地方會滲水出來,一路滴滴答答的,不斷會有水滴在我們頭上。想想也蠻奇妙的,大霸是個獨立的山頭,因此這水一定是每次降水之後積蓄在大霸的山體之中,再滲過岩層從岩壁流出來。不知道大霸本體這塊大海綿裡面可以存多少水呢?
一路經過霸基時,可以看到大霸不同區域的地質略有不同。整體來說,大霸靠東側的地質比較破碎,沈積岩的節理看起來非常明顯;而接近小霸方向靠西側的地質則看起來比較穩定,可以看到很多完整的石英砂岩,以及含鐵的露頭。
霸基的住客
由於霸基的岩壁有大量滲水,潮溼的環境讓霸基下方可以涵養一整片的灌木叢。
除此之外,我們行走的這一面霸基朝北,是爲山陰,在北半球不會被太陽直射,岩石表面也有各式各樣的地衣、苔蘚附生。
地衣可以在比較乾燥的環境生存,但苔蘚就需要夠潮溼的環境。
風化區
(不是林森北路)
離開大霸下方後,我們順著地形上到棱線,途中經過幾顆圓柏,它們在這裡守護著棱線上的山徑,不讓附近的地形繼續風化。
上到棱線之後是一整塊風化完整的平坦地形,平坦到像是人工開闢的一樣。地面的質感看起來非常像是用壓路機壓過的土石路面,不知道外星人有沒有偷偷來施工過。
在一塊平坦的地面上,有人用小塊的石英砂岩排了今天的日期和一顆愛心,也就是說有人比我們還早到達這裡。(突然有種惡作劇的衝動想把它改成明天的日期…)
這短短的一小段棱線,地形地貌千變萬化。經過了剛剛的風化區後,又有一小片森林,山徑就在森林旁的草坡上穿梭。眼看著小霸就在眼前,本以爲可以就這樣一路輕鬆走向小霸,沒想到前面還有一片亂石坡。
這一片亂石坡的石塊尺寸非常巨大,因此需要在上面手腳並用攀爬前進。但厲害的是,亂石坡上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圓柏,此時的時間已經接近正午,太陽就在我們頭頂,而圓柏的樹蔭正好提供我們遮蔭休息的地方。
這種巨大的亂石堆景象在台灣的高山非常常見,我曾經以爲這是冰河地形的遺蹟,但看過關於台灣高山冰河地形遺蹟的研究之後,才知道冰河地形其實沒那麼多。這種高山的巨大裂石多半是因爲冰風化作用而形成的,多半發生在溫度接近冰點的山區。
冰風化作用的原理很簡單:水在液態的時候滲入岩石的裂隙中,夜晚氣溫下降到冰點以下時,水就結凍成爲冰。大家都知道水在 4°C 時體積最小,隨著溫度繼續下降,它反而開始膨脹,這個膨脹的力量就成爲摧毀岩石的兇手。裂隙中的水在低溫下膨脹,將裂隙撐開,撐開之後又有更多的水因爲毛細現象繼續進入裂隙的更深處,如此周而復始,終有一天能把大石切開。
被冰風化切開的岩石會具有完整的斷面和銳利的棱角,就像用炸藥從中間炸開的一樣。
我們在亂石堆上休息時,往西北方看過去,除了可以看到我們一路走過來的那個棱線外,遠方還可以看到新竹市區,一路延伸到海岸線。
大小霸位於雪山山脈的主稜附近,西北方的山勢都比這裡低,所以我們才能一路沒有阻礙地遠眺新竹市區。
小霸登頂!
在亂石堆上休息過後,我們就踏上最後一小段路,前往小霸尖山。
在小霸的下方有一塊平台,平整得像是人工開闢的一樣,但它當然也是岩石節理和風化作用的共同成果。
這個平台是拍照的絕佳地點,尤其是是跟大霸合照。不管要不要上小霸,先來拍幾張帥照再說~
我這次上山的褲子是出發前才去買的始祖鳥 Gamma LT。之前常穿的 Gamma AR 在寒假去大同大禮部落時,熱壓的口袋拉鍊完全脫膠。算算那件也穿了十年左右,陪我征戰過無數自然課的場景,既然它已年老力衰,決定讓它退休。
從小霸方向看過去的大霸,完全就像的倒扣的大水桶。我記得有一次在金門回台灣的飛機上,看到群山從雲海中探頭,我一眼就認出大霸尖山,它的形狀實在太好認了。
我身後就是小霸尖山。它和大霸一樣,四周都是陡峭的岩壁,完全看不出要怎麼上去。
青蛙老師決定先去探路,看看上去的路況如何。但可能大家走到這裡,對於小霸登頂都期待已久,哪還耐得住性子等青蛙老師探路。老師才過去沒多久,大家就一擁而上,排隊要跟著老師上去。
我還在猶豫要不要上去,一轉眼身邊已經沒半個人了。
小霸四週都是幾近垂直的峭壁,要上去只能順着岩壁攀爬而上。我一回頭,大家都已經挨著岩壁一個一個開始往上爬。
此時我的內心陷入天人交戰。爬?不爬?
都已經走到這裡了,就此打住好像說不過去。但看看這幾近垂直的峭壁,它實在太超過我的極限了。此生到目前爲止最可怕的攀爬經驗大概就是跟小樹老師去孝子山那一次,一個一個幾近垂直的石梯和鏤空的鐵梯,完全把我打從娘胎以來對高度的恐懼一次觸發。孝子上、慈母峰、普陀山爬完,我已經不知道死掉多少腦細胞,最後還上演一齣卡在普陀山頂腳軟下不來的戲碼。
一路上我都是保持著 “反正隨時可以回頭、可以喊停” 的心態,我就這麼一點一點,一步一步走到小霸底下了。但接下來的路線可能不是我可以說停就停,說回頭就回頭的。我猜一旦我開始爬,大概就得一路爬到小霸頂上,不可能中途回頭。
爬?不爬?
此時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把背包放了,相機背著,穿過這個有圓柏和大石圍繞的洞,就到了上攀小霸頂的起點。
從這裡上到小霸的頂上大概有三四層樓的高度,一路要拉繩上攀。我開始爬第一端拉繩時就傻了,只記得極深極深的恐懼打從心底湧上來,我開始大口的喘氣,手腳因爲腎上腺素激增而微微發抖。
我把 Peak Design 的相機背帶調短,讓相機儘可能貼著身體,不要干擾到我的動作,但心愛的 5D3 還是在堅硬的岩壁上敲來敲去,而且某些程度會影響到我的動作。此時好心的 Tommy 幫我把相機接了過去,還一路指點我攀繩時適合的踏點。
然後我就上去了!
小霸尖山,台灣百岳排名第 36,標高 3418 公尺。
小霸的高度之謎
行前我在查閱大小霸相關的資料時,發現關於小霸尖山的標高有兩個數字,一是 3418 公尺,就如山頂的手排上所示;但另有大量的文章及引用寫着 3360 公尺,包括維基百科上也都寫 3360 公尺。
不過官方的資料,包括雪管處的一些調查報告和解說文件,寫的都是 3418 公尺。由於小霸頂上沒有三角點,內政部地政司的三角點資料庫沒有小霸的資料。
後來我想到去查國土測繪圖資服務網:
果然上面有詳細的等高線圖。這份圖資中小霸的高度是 3418 公尺。因此官方資料確定應是 3418 公尺沒錯。
但 3360 到底是哪裡來的呢?
我本來覺得 3360 公尺這個數字極有可能是某個記錄誤植,再被大家不斷引用的後果,畢竟很多人在寫文章時常常東抄西抄,抄了什麼、到底對不對也不在意。我就看到好幾篇遊記中,關於小霸的高度在同一篇文章中有兩個不同的數字,顯然是抄了不同來源的介紹。我心想如果我去把維基百科上小霸的高度改成 3388m,會不會過一陣子就會有一堆文章引用之後說小霸的高度是… 然後網路上對於小霸的標高就有三個不同的數字了哈哈哈哈。
但我回來之後在看 Google 地圖上的地形圖層時,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如果你在 Google Maps 裡打開地形圖層,並 zoom in 到可以看到 20m 等高線的尺度,你會看到離小霸峰頂最近的一條等高線是 3340m,因此這一份圖資中小霸的高度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 3360 公尺,只是它沒有詳細到把它標出來。
Google Maps 沒有標明圖資來源,只有 2019 年 Google Maps 的 Copyrights,因此也無從得知 Google Maps 的等高線圖是引用什麼圖資。事實上,除了前面提到的 NLSC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地圖,我還查了登山常用的幾個線上地圖圖資:Open Street Map、魯地圖、以及 2001 你年的經建版地圖,裡面的小霸尖山全部都是 3418 公尺高。實在無從得知 3360 公尺這個數字到底是哪裡來的…
峰頂
好,不管是 3418 還是 3360,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很恐怖的高度。
小霸峰頂是一個小小的平台,展望非常好,但是我上來之後真的完全腿軟,根本不敢站起來,只敢坐在地上。(所以上面那張登頂照是拿著牌子蹲在地上拍的。不是我不願意站起來,是站不起來啊~~~)
山頂的景色實在太壯麗,不拍張全景怎麼說得過去。但是你有試過坐在地上拍全景嗎?屁股不能動,你只能靠腰部扭動旋轉 360 度……….
我身後那片節理分明的山頭,就是有名的素密達山,以及旁邊的素密達斷崖。如果我有一天要去走聖稜線的話,到底要怎麼過那一關啊啊啊啊啊~~~~~~~~~
從小霸峰頂望向剛剛上攀之前停留的那個小平台,才真正讓人腳軟。拍這張照片時,我其實是趴著拍的。
但就在我腳軟到無法站起來拍照時,玉米和 Tommy 居然跑到懸崖邊去拍各種帥照!太過分了!
接下來還有一件更恐怖的事要面對:下去。
其實一路在往上爬的時候,我就已經在擔心等一下要怎麼下去。這種垂直拉繩上攀的動作,下去時眼睛很難看到踏點,因此會有極度的不安全感,深怕自己踩錯地方重心一移動就掉下去了…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得下去,不然難道在這裡紥營等看夜景嗎?
好,總之我還是下去了,謝謝 Tommy 一路在旁邊保護我,告訴我踏點的位置,讓我可以在腦袋一片空白的狀況下回到下面那個平台上。
下來回到平台上後,雖然還不到中午十二點,但也差不多可以放飯了。
這時候我才想起來,我的滿漢大餐在沁芝身上!但是她在大霸就折返了,沒有到小霸來!於是我讓滿漢大餐的香味飄揚在聖稜線上的計劃就告吹了…
回程
我們大概在 11:30am 左右從小霸開始往回走。今天的整個時間控制真是完美得不可思議,居然還沒到正午我們就已經開始往回走了。這算是早起的好處嗎?
我們沿著大小霸之間的棱線往回走,並在亂石堆之後撿回瑜安和朵羚兩位停在亂石堆休息、沒有前往小霸的夥伴。看來她們在這裡也享受了悠閒的休息時光。
回程在接近大霸霸基的地方,我看到了岔路的牌子,這裡就是往聖稜線的岔路,直走 12 公里到雪山主峰…
中午 12:00pm,我們回到大霸前的鐵欄杆處,繼續沿著棱線往回走。來時下坡的最後一段棱線現在變成要人命的上坡。中霸坪怎麼這麼高啊~
快回到中霸坪時,一回頭,大小霸已經淹沒在雲霧中。山中的天氣果然說變就變,午後起霧甚至下雨都是很有可能的。還好我們起得早,一路在非常良好的天氣下走到小霸,登上山頂,享受了絕佳的展望。
按照計劃,回程經過中霸山屋後,我們還要去撿一座伊澤山。
不過我放棄了…
我這人對爬山的原則就是沒有原則,三角點不一定要到,頂也不一定要攻,只要好好享受那個過程就可以了。走到這裡,我覺得我的體力已經不足以再支撐我上到伊澤山的山頂,於是我放棄了百岳排名第 53 的、據說也是 360 度展望的三等三角點,坐在岔路處休息。我們大概只有三分之二的隊友上去,當然大部分都是體力過剩的青少年…
3050 高地
2:45pm,我們回到 3050 高地休息。此時大家的連上都開始出現倦容,休息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聽到鼾聲。也對,距離我們今早起牀已經將近 12 個小時了。
沁芝應該是睡著了吧,不要以爲戴了墨鏡就沒有人看得出來哈哈哈哈哈。
在走了一整天十多公里的山路之後,最後這一段回到九九山莊的下坡真是要人命,我彷彿覺得膝蓋都不是自己的了,怎麼橋都沒有比較不痛苦的下山姿勢。
大家的體力都所剩無幾,因此行進速度也受到影響,隊伍拉得很長。我們大概在 4:00pm 左右才全員回到九九山莊。
回到山莊後,每個人走樓梯都一拐一拐的…
爆米花
我這次準備了爆米花的材料,本來是要在第一天爽爽走、睡工寮的時候享用,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一路帶到九九山莊直到今天才想到它。
沁芝告訴我她也帶了一包 7-Eleven 買的那種微波爆米花,問我能不能用爐子幫她爆。於是我們就埋鍋造飯,在九九山莊弄起爆米花來了…
微波爆米花是設計給微波爐用的,那個紙袋雖然耐熱但不可能直接用火加熱,因此我們把裡面的內容物包括玉米粒和奶油都刮出來,倒到煮飯用的湯鍋裡,再用爐子加熱。
在山上爆米花我可是經驗豐富,大學時期帶著 Peak 1 汽化爐征戰各地時,我總會帶一小包玉米粒加上一點奶油,在任何地方都能享用爆米花。我還記得有一次和愛樂社的好友們去太平山翠峰湖,晚上熄燈後我就在翠峰山屋的大廳用瓦斯營燈爆米花給大家吃。
總之,爆米花獲得廣大隊友的好評,三兩下就被搶光光。至於那個香味,不是我要說,應該也能飄到聖稜線上去吧…
五點半,山莊的晚餐已經陸續準備好,大家就趁著天色還亮的時後,拿著碗盛了飯菜坐在外面吃。
聽說明天因爲要趕兩點鐘抵達大鹿林道東線的入園管制站,我們又得凌晨三點起牀,摸黑出發… 於是今天一樣要早早就寢。
在山上四個晚上有天是凌晨三四點起牀,這樣下山之後不知道會不會有時差?
世紀奇峰 大霸尖山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