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 “友琴有藝” 音樂會
卓樂音樂學堂每隔幾年就會辦個年度音樂會,讓所有在那邊學琴的學生一起上台表演。
這次卓樂的饒老師找上賴老師幫忙編曲、指揮,雖然卓悅只教弦樂,但賴老師找了一些管樂來助陣。我的法國號雖然吹得還很爛,但是我很愛吹,於是就厚著臉皮一起混上台去吹了。
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音樂會經驗。
音樂會前有兩個週末本來要跟管樂一起彩排兩次,但第一次彩排的時候其它管樂的人跑去比賽了 (原來他們是淡江大學管樂社的同學),只有我一個法國號,所以其實沒練到什麼。而且賴老師超混,那個時候管樂的譜還有一大堆還沒編出來,我也沒東西可以吹。
第二次彩排就是音樂會前一天,總算有把所有的曲子走一遍。不過還是有很多曲子賴老師來不及編,沒有管樂譜。
卓樂的饒老師一直以來都經營一個非常特別的市場:成年人的弦樂器初學班。卓樂大部分的學生年紀都很大,甚至都比我大得多,這個年紀的人學琴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為了樂趣、為了自我成就 (就像我學法國號一樣),因此不太會有正規音樂教育那樣嚴格的訓練。
雖然我早已知道這件事,但第一次去排練的時候還是嚇了一跳。弦樂器的養成期非常長,在成年人身上更長。而事實上這邊大部分的學生,都還沒脫離殺豬期… 四五十支還沒脫離殺豬期的小提琴一起演奏,那個場面其實還蠻驚人的。
不過老師還是有安排一些樁腳混在樂團裡面,帶著大家拉。而管樂因為音量本來就比弦樂器大得多,更容易帶動樂團。
我這次從頭到尾都沒有用紙本譜,全部都用 iPad Pro 看譜。雖然 iPad Pro 還是比 A4 紙張略小一點,但真的在譜架上看起來其實沒有什麼差距,而且找譜、翻譜都比紙本要方便許多。
在卓樂彩排時,我第一次聽到自己吹出像法國號的聲音,跟樂團的聲音合在一起。
銅管樂器的聲音有強烈的方向性,因此演奏的人聽到的聲音一定是樂器跟環境交互作用之後的聲音。平常在家裡練習時,聲音就是經過客廳沙發吸收及反射的聲音;在大湖國小跟小朋友一起練習時,聲音就是在空曠的教室中反射的結果。但不管怎麼樣,我都沒有聽過 “在樂團裡面” 的法國號聲音。
但那個週末,在卓樂的教室裡彩排時,有那麼一個瞬間,我覺得我終於聽到自己吹的法國號聲音,聽起來就是我一直期待的那個聲音了。
正式演出是在東吳大學的松怡廳,這是一個比國家音樂廳演奏廳還大的中型場地,可以容納將近 500 人。
除了場地原來的設備外,卓樂還另外架設了非常專業的燈光、音響、螢幕,以及在二樓觀眾席的控台。套句廖爸的話,“完全比照演唱會等級”。
舞台上有染色燈,台下有好幾盞聚光燈、投射燈和電腦燈。燈光投射的效果要好,就要放點煙霧,於是從舞台上看起來就變成這個樣子…
媽呀我好怕這煙觸動煙霧警報器然後開始灑水喔…
我還特別去看了放在舞台旁邊的煙霧機:
煙霧機旁邊還放了一桶五公升的煙霧油。我查了一下,這桶 Antari FLG 煙霧油可以造出 “純白、感光性高、密度適中而持久之煙霧”,果然是演唱會等級的玩法,準備 party party 一整晚。
除了管弦樂的演奏外,很多曲子還有舞蹈表演,其中一首曲子還安排了非常厲害的扯鈴表演。
舞蹈的風格非常多元,水準也非常高。
演出前賴老師還在後台帶著大家做最後的練習。
這場音樂會有售票,而且票價還不算低。但這個將近五百席的音樂廳幾乎座無虛席。
當然,坐在台下的觀眾絕大多數都是親友團、應援團。你想想看,如果你七十歲的老母在學小提琴然後有上台的機會,你會不會買票來聽?他拉得再爛你也一定會來捧個場對吧?不誇張,台上超過七十歲但是初學三年以內的,少說也有十來位。
我因為對大提琴比較熟悉,在吃完飯的時候就跑去跟幾位拉大提琴的大姐們搭訕,問問他們學了多久啊、為什麼想學琴之類的。有幾位單純就是覺得喜歡大提琴、想學大提琴 (就像我學法國號一樣),也有的是因為小孩參加了學校的弦樂團開始學琴,就跟著一起學。
這次曲目裡有莫札特的 KV.525 弦樂小夜曲,這是我在建中弦樂社時就拉過的曲子,到現在我還會背大提琴的譜。這次音樂會演出這首曲子時,有幾位大提琴的程度還沒辦法拉這首,於是只有三把大提琴加入演奏。看得我手好癢好想下去幫忙拉…
我們演奏到最後一首曲子時,舞台後方來了一群黑衣人,手上還拿著傢伙:
就在最後一首曲子的最後一個音,“碰!”地一聲,舞台上就變成這樣。
我來不及拍下紙片紛飛的樣子,但是那個巨無霸拉炮和彩帶的效果真的非常好,歡樂滿點!
我蠻佩服卓樂饒老師在這件事上的用心和努力。縱使這些初學琴的阿公阿嬤們拉得不是這麼好,甚至可以說還蠻恐怖的,但饒老師用了最好的場地、最好的燈光、音響、精緻的舞蹈和表演搭配,給了他們一個演出的舞台。
不過我想說,他們如果再多練習一點、再努力一點,效果應該可以更好 XDDD
最後還是要謝謝賴老師,給我能用法國號混進來打工的機會。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