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禮部落漫遊 Day 1
在小孩都離開涂涂老師的自然體驗班之後,體驗班的寒暑假登山活動就變成我很期待的大事,即使再忙、事情再多,我也一定要跟到。我前兩天才從芝加哥回來,而且因為美東暴風雪 Harper 的緣故,我晚了一天到台灣,我抵達台北時已經是星期二凌晨,星期三去辦公室上了一天班之後,緊接著星期四就出發來爬山了。
這次體驗班的寒假登山活動有一些變化。首先是一向帶隊的阿龍老師因為去台東大學教書後,寒暑假的時間變得很緊,沒辦法再來帶我們爬山,因此這次的活動是青蛙老師主帶。另外在行程的安排上,也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超爽行程。到底有多爽?等我寫到第四天就知道了。
活動的地點在花蓮,從台北坐火車過來只要兩個多小時,我們搭早上 8:48 的 412 次普悠瑪,10:59 就到花蓮了。在車上友維媽媽還幫我們先用電話叫了池上便當,讓我們在一到花蓮車站時就可以領便當 (是領真的便當,不是那個領便當…)
這次的活動除了主帶青蛙老師和鐵咖 Tommy 老師之外,涂涂老師和丫丫老師也有來。涂涂老師說她是郊山派的,不是高山派的,既然涂涂老師來了,就表示這次的行程…
從太魯閣出發
我們從花蓮火車站坐預定的遊覽車接駁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在這邊整理裝備,補充飲水,還互相認識了一下。雖然大部份的夥伴都是老面孔了,但還是有幾位第一次參加的新朋友。
在遊客中心時,青蛙老師指著後方山壁上的一座不起眼的水泥建築,告訴我們那就是等一下爬上去時會經過的流籠中繼站。說真的,要不是來爬這一趟,在這邊再走多少趟我也不會注意到這隱身在山林中的流籠站,但在道路中斷之後,它卻是山上這眾多人家運送物資的重要命脈。
從太管處的遊客中心往上走一小段,青蛙老師帶我們來到了山下的流籠頭。
這流籠頭還有一個流籠掛在上面,近看其實非常壯觀。
此時青蛙老師拿出一瓶用中華大虎頭蜂泡的酒,給每個人倒了一點點在手上,做了一個簡單的敬山儀式,讓每個人都用準備好的心來面對山林、面對即將挑戰的路程,然後我們在流籠頭下合照,留下篇首那張照片,就正式出發了。
很硬的 2.5 公里
今天的路程只有 2.5 公里,但是海拔要從 60m 爬升到 915m,真的非常硬!來算一下坡度:
(915 – 60) / 2500 = 0.234
平均坡度將近 25%!
而且,我們一開始爬,迎接我們的就是非常陡的陡坡。
來看一下地圖吧:
我們今天走的這段路叫 “得卡倫步道”,從太管處出發,要走到圖上位於 “流籠頭” 和 “大禮” 中間的位置。
出發沒多久,隊友們的體力好壞高下立見。平常有在爬山的、體力好的、有練的,統統走在最前面;出發前沒練的,馬上落到隊伍最後面,距離也一直拉開。
我雖然剛從美國回來,還好在美國出差的時候加減有練一下,才沒有被甩在最後面。
這是領先集團休息時拍的照片,都是老面孔。尤其是台北樹蛙班那幾位青少年,體力之好上次已經在嘉明湖見識過,這次既沒高度空氣也不稀薄,他們走起來如履平地根本海放我們這些大人。
我們每次休息,都等到落後的隊友們跟上,就出發繼續走。但落後的隊友一看到我們出發,都急著想要跟上,於是也沒有停下來休息,結果就變成走得快的一直停下來休息等後面的人,但是走得慢的幾乎都沒有停下來休息,聽起來好慘呀是不是。
這路真的很陡,我沒有亂講,很多路段都必須要手腳並用攀爬而上,有幾個地方還要拉繩。雖然是寒假,但說好的寒流完全不見蹤影,氣溫相當高,每個人都爬得滿身大汗。
第二層流籠
我們大概在 2:40pm 左右抵達第二個流籠中繼站,也就是在太管處往上看看到的那一個。
山上由於沒有電力,流籠的絞盤是直接用柴油引擎驅動的。
流籠為了要方便架設繩索,一定蓋在沒有地形阻擋的位置,於是它的邊邊看起來就像這樣:
這張看起來好像還好,那我們再看另一個角度:
這裡不僅沒有圍欄,還可以讓你坐在邊邊腳伸出去。我光看小朋友這樣坐,都覺得腿軟軟的,快要尿出來了。
照片中的小朋友是奕塵,我第一次認識他是在予欣的黃頭鷺班上,當年他還只是個四年級的孩子,如今已經是個國中生了。
流籠中繼站的地上有兩條台車軌道和兩個台車,用來將第一段流籠送上來的東西移動到第二段流籠的起點。距離不長,大概十多公尺而已,但是小朋友在這台車上玩得很開心。
照片中的小朋友是沁芝,也是予欣的好朋友,但我已經想不起來第一次是在哪一次的寒暑假活動認識的。
亞泥天坑
隨著高度漸漸爬升,路上的視野和展望也越來越好。
我們先瞥見了新城山,以及遠方的七星潭海岸。雖然空氣沒有很好,但仍然隱約可見七星潭的海岸線。
只有從這個高度看下去,才能體會為什麼七星潭叫做 “潭”。它那圓弧形的海岸線看起來真的像個湖一樣。
視線轉向另一個角度,我們發現一個觸目驚心的景象。
這就是在齊柏林導演的 “看見台灣” 紀錄片中揭露的亞泥礦場。亞泥在新城山取得了為期數十年的採礦權,因此可以在這裡大挖特挖,整座山都是他的礦場。
雖然露天採礦的礦場看起來都是這個樣子,亞泥在開挖之後也有做植被的復育,但看到好好的山被挖成這樣,心裡還是很難過。但蓋高速公路需要水泥,蓋高鐵需要水泥,蓋 101 需要水泥,蓋你我住的房子也需要水泥,這些被挖走的大理岩就是拿去做為水泥的原料。大理岩和石灰岩的成分相同,都是碳酸鈣,因此都可以拿來做水泥。現代化的生活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平衡,可能永遠沒有完美的答案。
感嘆完天坑之後,我們繼續往上爬。這一段路我的狀況開始稍微變差,一方面是時差的效果開始出來了,我非常想睡覺,再來就是因為路真的很陡,垂直的跨距非常大,我大腿的股四頭肌一直在快要抽筋的邊緣。
不過一路上大家還是爬得興致高昂,尤其是對體力好的領先群來說,這一小段路根本算不上什麼。
我 在4:45pm 左右經過這個叉路口,這裡就是得卡倫步道和台電輸水管步道交會的地方,距離大禮部落還有 1.2 公里。不過我們今天要住宿的諾亞屋不算在大禮部落裡面,而是在稍微前面一點的地方,距離這個叉路口大概 1 公里左右。
山上的停車場
在接近大禮部落的地方,有一小塊比較開闊的平地,上面停滿了車。
不,不是你想像的那種車,要是這裡有汽車,我們剛剛走那麼辛苦上來難道是走心酸的嗎?
這裡停了許多農用搬運車,大概都是車重 200kg – 300kg 左右的輕型搬運車或是 ATV/UTV 全地形車。由於通往山下的林道已經中斷多年,車子無法直接開到這裡,這些車輛都是用流籠運上來,在山上使用的。從這裡到大同部落以及更裡面的大禮部落,路況都是可以通行這些輕型搬運車的,這裡的居民也用這些車輛運送從流籠送上來的物資、建材到更裡面的地方。
這裡還有個中央氣象局的自動雨量測報設備:
不過它不是測站,只是個無線電中繼站,用來將更深山裡的測站訊號轉發到其它可接收、處理數據的測站。
對面山頭上的房子,就是我們今天晚上要住宿的諾亞屋民宿。看著地形,那邊的視野和展望一定超級棒的。
於是我們加緊腳步,繼續前進。此時隊伍已經拖得很長,最後面的隊友不知道離我們多遠,已經無法估計了。
走在最後一段小徑時,我還做了一件很蠢的事:在路上睡著。是真的睡著,睡到可能有打呼的那種。
當時覺得腿痠的我,就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想休息一下,但後就覺得眼皮很重、很重、很重… 畢竟這時間已經是芝加哥的半夜兩三點,就算我睡得再飽,還是敵不過生理時鐘的摧殘。
我不知道睡了多久,直到走在我稍微後面一點的丫丫老師接近我,讓我驚醒,我才發現我坐著睡著了。
山上的流籠頭
就在快到諾亞屋前,我們經過了山上的流籠頭,這裡也是整個流籠運輸系統的終點。
站在流籠頭的邊邊,看著鋼索垂下去,還是很令人腳軟。
所以我們不要站那麼邊邊,在這裡自拍就可以了。
對,爬山當然要帶自拍神器呀,都背了快兩公斤的電池跟相機,哪裡差這一支小小的自拍棒呢?
諾亞屋
終於抵達諾亞屋了!
諾亞屋是間小小的鐵皮屋,座落在一個展望非常好的山頭上。
視野有多好?
站在屋子前面就可以看到整個立霧溪出海口沖積扇,以及新城的夜景。
由於跟山下有直線視距,這裡的手機收訊其實還蠻好的,4G 上網都沒有問題。
不知道老闆為什麼特別說 LG、三星的收訊最好,我的 iPhone 8 拿來刷 Facebook 也沒什麼問題啊…
雖然海拔不高,但入夜之後氣溫還是降到了十度左右。聽說北部有冷氣團南下,但根據今天下午爬山時的溫度,顯然冷氣團還沒到這裡。
今天晚上呢,就是大人睡屋子,小孩睡帳篷。更鮮的是,睡覺是蓋棉被,而不是用睡袋。老闆準備了一大堆的棉被,不管是睡屋子裡的通鋪還是睡帳篷,通通有厚厚的棉被可以用,說真的,比睡睡袋舒服多了。
山上沒有電,諾亞屋晚上照明用的電力,是由太陽能蓄電系統提供的。我在屋子一角看到了太陽能的充電控制器,以及裝在它下面的 的逆變器和蓄電池。
看這配線,好想幫他整一下線…
來到大同大禮部落的第一天,就在遙望新城的夜色中結束了。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冒險在前面等我們呢?
影片紀錄
(一) 前進太魯閣
(二) 得卡倫登高
(三)諾亞之夜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