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for Horn 法國號音樂營
I for Horn 是賴老師每年暑假固定會在大湖國小舉辦的法國號音樂營。照賴老師自己的說法,其實它比較像是暑假的安親班,就是讓暑假期間父母要上班的小朋友,能有段時間到學校來,一起練樂器,一起吃飯,一起玩。
我是去年開始學法國號之後才知道這個活動的,不過去年沒有跟到,倒是在最後的音樂會時上去吹了一首只用三個音的 “熱呼呼的麵包”。今年暑假,我剛好離開 AppWorks 的全職工作,有的是時間,一定要參加。於是我就度過了一整個禮拜混在一群小孩子裡吹法國號的歡樂時光。
課程的安排其實很簡單,從禮拜一到禮拜五,每天早上就是合奏課,下午就是個別課。
合奏課除了做音階、泛音等基本練習外,還會練幾首重奏曲。下午的個別課,老師會依照每個人的能力、特質,為每個人挑選一首獨奏曲,並請伴奏老師來一起練習。而這一週的練習,都會在星期六的成果發表音樂會中演出。
獨奏曲
老師原來幫我選的獨奏曲是 Bernhard Eduard Müller 為法國號和鋼琴寫的夜曲 Op. 73。
我在查作曲家資料時,發現這個名字鬧雙胞。有一位同名同姓的音樂家,生卒年是 1824-1883,但他是在德國中部 Meiningen 的一位指揮和作曲家,而這首夜曲的出版年份是 1910 年,不太可能是這位 Müller 寫的。在 hornmatters.com 上也有一篇文章提到這件事。經過多方查證後,寫這首法國號夜曲的 Müller 生於 1842 年 6 月 2 日,他在 1876-1920 年間是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Leipzig Gewandhaus Orchestra) 的第二法國號手,寫了蠻多法國號的作品。
這首曲子的旋律很簡單,但是有幾個高音我吹不上去。它最高的地方到高音譜記號第一線的 F5,但經過了一整年的努力,我還卡在 C5 和 D5 之間掙扎。
只好再找別的曲子。
老師幫我找的第二首是泰雷曼的 Sonata in Bb for Horn and Piano。我查了一下,這首原來是 F minor,為中音直笛 (alto recorder) 和數字低音寫的作品,由 Joseph Eger 改編給法國號,數字低音也被實現 (realize) 成鋼琴譜。
這首曲子是早期的巴洛克音樂,它的形式是我很熟悉的,旋律雖然比較複雜,也比較快,但還在我能控制的速度範圍內。但一樣遇到高音上不去的問題:這首曲子的最高音到 E5,雖然比前一首低了一個音,但我還是很難吹上去。
老師又幫我找了另一首曲子。
啊哈,這下遇到老朋友了。原來是古諾用巴哈的平均律第一首 C 大調前奏曲當伴奏寫的 “聖母頌”。很多人可能以為這首曲子的原曲是聲樂曲,但其實第一個出版的版本是古諾的岳父 Pierre-Joseph-Guillaume Zimmermann 編給小提琴或大提琴、鋼琴的版本。其中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譜完全一樣,只是差一個八度,而且還有一部可有可無的管風琴譜。這個版本維持巴哈原來的 C 大調調性。這首曲子堪稱改編給各種樂器的超熱門曲目,長笛、豎笛、直笛、手風琴、小喇叭、大提琴、小提琴…而且什麼調性都有。
我以前演奏過大提琴的版本,而且是 G 大調的。大提琴獨奏這首如果照原譜演奏 C 大調,音色讓人覺得太暗,往上移五度到 G 大調的效果確實好很多。
法國號的這份譜是 D 大調。法國號是 F 調記譜的移調樂器,因此 F 大調的 D 大調 (好繞口) 就是 G 大調,真巧。
但是這份譜一樣有音太高的問題,最高音到 F5,我還是吹不上去。可是我真的很想吹這首,畢竟是一首我有演奏過又很好聽的曲子,於是我決定跟它拼了。發表會就吹這一首。
其它小朋友都超厲害的,甚至有三個人吹莫札特的法國號協奏曲。我不知道還要學多久才能吹莫札特…
下午的獨奏課,由於時間的限制,不是每個人每天都能跟老師上課或是跟伴奏老師合獨奏,沒輪到的人就自己練,而大家也會互相幫忙一起聽。
(怎麼肚子看起來有點大…)
惟寧是這屆法國號分部唯一的女孩子,很可惜她下個學期就要轉學了。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跟她一起吹樂器、一起玩。
開箱
這不是開箱文,但是這個禮拜除了練樂器外,我們還開了三把亮晶晶的新樂器。
先是嗣淇託老師幫忙,買了自己的樂器。拿到樂器之後,老師很仔細地幫他調整左手小指勾的位置。一邊調還一邊發現他的手實在是太小了,要把小指勾伸到最長才勉強勾得到。
然後學校今年買了兩把新的 Jupiter 法國號,湯包跟吉吉很興奮地幫忙開箱檢查,好像在拆新玩具一樣。
蓋房子
I for Horn 音樂營前幾天,管樂團剛好買了新的譜架,而且邱爸和其它幾位熱心的家長把新譜架都拆箱、安裝好,在走廊上留下一大堆空紙箱。
這些紙箱本來應該要一個一個拆掉、縮減體積之後,拿到學校的資源回收處去,但小男生們看到紙箱就瘋狂了。他們本來只是拿紙箱踢來踢去,後來就把紙箱疊起來,疊著疊著不夠,還跑來找大人要膠帶,原來在進行一項大工程。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這些紙箱變成了…
一間房子。他們叫它 “傑克交響大飯店”。
有玩就要收拾,最後一天下午,他們花了半個小時把整間傑克交響大飯店拆了:
連法國號分部裡唯一的女孩子惟寧都下去一起玩了,你看這有多好玩。
拆完之後,再把壓扁的紙箱集中拿去資源回收處。這批譜架的紙箱在丟棄前能帶來這麼大的樂趣,真是始料未及。
簽到
永遠的法國號家長孟芬從營隊第一天就幫忙張羅裡裡外外的大小事。她準備了一張簽到表,讓我們知道每天誰早到、誰遲到。表訂是 9:00am 要開始上課,所以理論上 9:00am 時要在合奏教室裡坐好、熱好嘴。
到最後一天時,簽到表長這樣:
每天早上九點時,孟芬就會在表上劃紅線,簽在紅線之後的就算遲到。賴老師第一天就遲到… 其實我自己也沒多好,住這麼近只有兩天準時到。倒是惟寧住最遠,但是每天都最早到,而且她甚至在學校還沒開門前就到。
最後一天嗣淇進校園後,根據當事人自己的描述,在學校裡面被虎頭蜂追,所以才遲到,而這件事就記在畫面上用紅線框起來的地方。至於他為什麼叫小黃,是因為有另外一位大黃。
大黃是賴老師很久以前的學生,小學畢業之後到美國去唸書,今年要升高中了。因為他上高中後打算重回管樂團吹法國號,所以趁暑假回台灣時,來找賴老師上課,老師就請他一起來參加 I for Horn。他已經一段時間沒吹法國號,連指法都忘光光了,套句賴老師的話,”他是來做復健的”。不過學樂器這種事真的就像騎腳踏車一樣,一旦你學過,就不會真的忘記。大黃恢復得相當快,第一天上課時他還完全不知道降 B 調指法在按什麼,但到最後一兩天時已經差不多恢復了。
歡樂午餐
法國號分部既然號稱大湖管樂最歡樂的分部,午餐當然要很澎湃。
辛苦的便當媽媽雯雯每天都絞盡腦汁在有限的預算下變出不同的花樣給大家吃。最後一天中午,我們除了吃漢堡王外,還有加碼的手搖杯飲料。
除了午餐之外,還會不斷有家長提供各種點心餵食。最後一天,東西甚至多到要分著帶回家。
千風之歌
經過五天歡樂的練習,我們除了每個人有一首獨奏曲外,還練了兩首重奏,分別是電影加勒比海盜裡的 “He Is a Pirate”,以及一首日文歌曲改編的 “千風之歌” (千の風になって)。
這首千風之歌非常好聽,因為好奇,我想知道這首曲子是誰寫的。查了之後才知道,它原來是一首由美國詩人 Mary Elizabeth Frye 在 1932 年所寫的詩作 “別站在我的墳前哭泣” (Do Not Stand at My Grve and Weep):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in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softly falling snow.
I am the gentle showers of rain,
I am the fields of ripening grain.
I am in the morning hush,
I am in the graceful rush
Of beautiful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the starshine of the night.
I am in the flowers that bloom,
I am in a quiet room.
I am in the birds that sing,
I am in each lovely thing.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die.
2001 年,日本作家、作曲家新井滿將這首詩譯成日文、譜上曲子,並以原詩第三行 “I am in a thousand winds of blow” 為題,就成了現在這首 “千風之歌”。這首歌發行時並不特別紅,但 2006 年除夕 NHK 的紅白歌唱大賽中,日本聲樂秋川雅史演唱了這首歌,讓這首歌一夕爆紅。
新井滿翻譯的歌詞是這樣的: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眠って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秋には光になって 畑にふりそそぐ
冬はダイヤのように きらめく雪になる
朝は鳥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目覚めさせる
夜は星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見守る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死んで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我一直很佩服日本人翻譯英文的歌詞,因為英文翻譯成日文時,如果要詳實翻譯,音節可能多了一倍不止。還好這首是詩作翻譯,譯了之後才譜曲的。
這首詩講的就是一個人死去之後,用各種比喻安慰在世的親人,說他已經化做千縷風、化做飄落的雪花、化做雨水,他其實沒有真正死去,因此請不要在他的墓前哭泣。說真的,這詩非常感人,曲子也非常好聽,難怪這首歌在日本 331 大地震時被廣為傳唱,安慰了無數人的心。
***
零零碎碎的寫了很多,其實我只是想要趁還記得的時候,記下當時的感覺,也許多年之後再回來看,我才會記得這段我連高音譜號第二線 D5 都還吹不上去的日子。
你好!請問可不可以提供多一點這個音樂營資料或賴老師的聯繫方法?
請問可不可以給千風之歌法國號的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