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能高越嶺古道 Day 3
天池山莊不愧是五星級的山屋,雖然夜裡外頭的氣溫比前一天晚上在雲海保線所時還要低得多,但我們睡覺的房間裡卻是溫暖異常。再加上已經是上升高度的第二天了,淺眠的問題也有很大的改善,讓我一夜好眠。
我們約莫六點左右起來用早餐,稍微整理裝備後,在七點左右輕裝往天池出發。至於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在這種天候下要上去的希望應該不大。
經過又一夜的掛晾,前一天淋飽了雨的始祖鳥 Venta SV 依舊濕得像隻落湯雞,而且縫線的膠條和拉鍊終於也擋不住大雨無情的侵襲,裡面的刷毛層也濕了。我今天著裝時就把 Padarox 雨衣穿在裡面,把始祖鳥穿在最外面,反正它最濕就是這麼慘而已。至於保暖的問題,我則在最裡面加了一件 Uniqlo 的 Heattech Extra Warm,以彌補少掉的始祖鳥刷毛層。後來證明這樣穿是對的,因為 Venta SV 就算濕掉了不保暖,但它的 WINDSTOPPER 仍然蠻擋風的,而天池上面的風勢之大… 真的只有上去了才知道。
至於天氣,仍然是滴滴答答的,絲毫沒有要好轉的意思。
上攻天池
我們沿著從天池吊橋來山莊的路往回走,走到第一個叉路取右,就是往天池的路。這一段很短,但是是是個蠻陡的上坡,因此出發沒多久身體就因為爬坡而熱起來,完全不畏零度左右的氣溫。
接下來就一路在高山箭竹林和森林中蜿蜒向上。天池山莊的海拔是 2860m,而天池差不多在 3000m 左右,因此我們要往上爬 240m 左右,距離大概是 1km,因此還蠻陡的。沿途路況都不錯,路面的排水性相當好,即使連日大雨也未見非常泥濘的路面。
但也許是因為早起,也許是因為累積的疲勞,也許是因為天侯不佳,隊伍中許多人已經開始有些不適,隊伍也漸漸越拉越長。
走到差不多一半的地方時,阿龍老師決定停下來調查大家的狀況,並將隊伍分成兩隊:體能狀況 OK 的人,繼續跟著嚮導前往天池,而身體不適、體能不行的人,則跟阿龍老師折返天池山莊。
隨著高度越來越高,道路兩旁的遮蔽也越來越少,當我們接近天池時,身旁只剩不到成人高度的草坡和箭竹,強烈的東北風就直接撲在我們身上。
我在路邊的草叢中發現殘冰。雖然只有一點點,但代表在東北風的 wind chill 之下,這邊的體感溫度已經低於零度了。
經過直升機坪後沒多遠,天池就在眼前了。雖然在眼前,但在茫茫大霧中其實看不太清楚。
天池雖然不大,但是個很漂亮的高山湖泊,夕陽或日出照應下的天池及鄰近的高山草原算是這一帶的絕景之一,但很可惜這次的天候不僅爛,而且爆爛,讓我們什麼都看不到。
我們整隊 29 個人,有 18 個人上到天池來,大家非常興奮地在池畔合影。
此時的天侯其實非常惡劣,五、六級左右的狂風不斷起吹在我們身上、臉上,帽子一不小心就會飛走。更糟的是,為了操作相機和手機拍照,我必須脫掉至少一隻手套。但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戴手套的手根本撐不了幾分鐘,馬上就凍到失去知覺。不過為了紀錄此行到達的最高點,大家還是很開心的在池畔拍攝慢動作的跳躍影片。
友淳一家。很可惜友荃因為狀況不好,跟著阿龍老師那一隊折返天池山莊了,沒有上來。
不過山永遠都在,這此沒機會來,以後總有機會來的。我上次來可是連天池都沒上來呢,更不用說奇萊南華了。
此時,游爸帶領的嵐語登山隊也上到天池與我們會合。他們打算繼續攻向奇萊南峰和南華山,因為他們今天還住在天池山莊,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慢慢走,甚至還可以考慮再去光被八表碑。
但我們今天預定的行程要回到雲海保線所。往南華山還有 1.4km,照目前的天候狀況,我們應該是不可能撐到那裡的,就算硬撐走到,也會耽誤到回程的時間,因此領隊就決定讓我們在這裡折返,回天池山莊去。
下山途中自拍。我的帽子不是故意要弄成這個形狀的,是風把它吹成這個造型的。而且此時我的臉上、眼鏡上全都是水滴。
返回山莊
我們大概九點左右回到天池山莊,此時莊主已經煮好熱騰騰的湯麵在等我們。
天池山莊門外的溫度計,告訴我們現在氣溫大概是兩度。雪,終究沒有下下來。
大夥在山莊內享用麵店,並整理裝備,準備今天的回程。
就在我們休息時,天氣稍微好轉,有一批為數不少的金翼白眉和酒紅朱雀從樹林中跑出來,在山莊附近的草地上覓食。
金翼白眉 (Trochalopteron morrisonianum) 又名台灣噪眉,是台灣很常見的高山鳥種,也是台灣特有種的鳥類之一。他們的個性非常不怕人,再加上許多登山客在高山環境留下垃圾、廚餘,使得許多地區的金翼白眉都有在人類活動區域覓食的習慣。
離開山莊前大家再合影一張。下一次再來天池山莊,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我們十一點從天池山莊出發,往雲海保線所前進。來時的上坡路,回程變成下坡,因此這一段應該是輕鬆好走的路。
高山的地衣
能高越嶺這條路上有著相當豐富的植物生態,上一次我來的時候注意到這邊有非常多樣的地衣,但那時我對地衣這種植物完全沒有認識,甚至還搞不清它跟苔蘚的關係。回去之後稍微查了一下資料,並把拍回去的照片跟圖鑑比對,終於對這一類植物有了多一點認識。
地衣其實是很奇妙的植物,它是一種由真菌和藻類共生而形成的植物。我們看到的地衣外型稱為 “地衣體”,主要是由真菌形成的,而地衣體裡面則有共生的藻類,可以行光合作用來為地衣提供養分。因此地衣可以說是一群會藉由共生藻行光合作用,來獲得養分的特殊真菌。
這是松蘿,大概是台灣高山上數一數二常見的枝狀地衣。我以前常戲稱它是地表最強植物,因為它常常整坨攀附在樹上,無枝無根,不需要寄生,僅僅從潮濕的空氣中獲取水分及二氧化碳就能行光合作用來生長。但其實它們對空氣品質相當敏感,只要空氣遭到污染,它們就會大量快速死亡。
整串吊在樹上的松蘿,遠看就相當醒目。它們其實只靠淺淺的假根稍微附著在樹木的枝幹上生長,並不會從樹上獲取任何養分或物質,因此不會對樹木造成傷害,反而因為松蘿吸收水分的特性,能為樹木保濕。
這是一種稱為 “梅衣” 的葉狀地衣。梅衣科 (Parmeliaceae) 是一個很大的家族,種類繁多而且樣貌多變。它們可以生長在岩壁、石頭、樹木、腐木、甚至泥土上,在台灣的山林間如果看到葉狀地衣,十之八九是梅衣家族的成員。
這是兩種不同的梅衣,生長在同一棵腐木上。
這是在地面腐植層中生長的梅衣。
嗯… 這也是另一種葉狀地衣,但我查不出來它的名字…這張用手機拍的照片沒有準焦,但還是可以看到它上面有子囊果的結構。
這是生長在樹幹上的某種殼狀地衣,但我也還沒查到它的名字。還沒有認識地衣之前,我大概會以為它是某種真菌。
神秘的黃色岩石
上回來能高越嶺時,我注意到在 6K 跟 10K 附近的片岩岩壁上,有一種黃色粉狀的東西附著。
第一眼看到這東西,因為它的顏色,我直覺就想到硫磺。在陽明山的一些噴氣口附近,常常可以看到像這樣的硫磺結晶附著在石頭上。
但再想想,不對呀,能高越嶺這一帶並沒有火山活動,這個地形也不是火山噴氣口,再加上它一點味道都沒有,除了顏色像硫磺之外,它跟硫磺一點關係都沒有。
本來以為這可能是某種苔蘚植物,但認識了地衣之後,更覺得它應該是某種地圖衣屬 (Rhizocarpon) 的地衣。
是不是真的很像硫磺露頭?
我用微距拍下來後再回家放大看,它確實是像地圖衣那樣的生物,其中還混生了另外一種顏色較淺的地衣。
重回雲海保線所
我走在隊伍的最後面,大概在五點左右抵達雲海保線所。雨勢稍停,但氣溫很低。雖然高度已經比天池山莊下降五百公尺,但由於寒流的強度在增強,傍晚室外的氣溫大概只有三度。
我在雲海保線所旁邊的草叢中,看到了一個棄置已久的高壓電容器。
從它那串長長的絕緣礙子就看得出來,這不是普通的交流電容器,而是一個輸配電用的高壓電容器。
台電的網站和粉絲團告訴我們,其實從礙子的數量可以知道它的耐壓:
345kV:耐張(橫的)有22~24個,懸垂(直的)19~21個礙子
161kV:12~14個礙子
69kV :約為7個礙子
這個電容器上的礙子有八層,符合舊東西輸電線 69KV 的電壓規格,因此他應該是用在主線上的電容器,用來改善輸電系統的功率因數。
今天的行程就結束在雲海保線所,看著越來越開朗的天空,期待明天應該是個好天氣。
影片記錄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