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武山紀行 Day 3
攻頂的日子終於來了。
今天的行程是從檜谷山莊步行 5km 左右登山北大武山的山頂,再步行回檜谷山莊住宿,來回共 10km。雖然距離比昨天的 7km 長,但因為是輕裝,聽起來好像沒那麼難。我們早上四點半起床,約莫六點左右出發。我心想,保守估計應該 12 個小時可以走完吧?結果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經過一夜輾轉,我們仍然在四點半準時起床煮早餐及整理裝備。睡帳棚的人好像睡得比較好,我起床時他們已經都把裝備整理好開始煮早餐了。大部分的人都有帶輕裝攻頂用的小背包,不過我沒有另外帶攻頂包,只把備用衣物、用不到的食物、備用的電池和行動電源拿出來,仍然背著始祖鳥 Atmos AG 上山。出發前覺得頂袋空空的好像用不到,又把頂袋拆了留在山莊。
我們六點左右出發時,天空才開始微亮,因此大家戴著頭燈摸黑出發。
這一行大大小小加起來共有 20 個人,以登山來說算是很大的隊伍,因此前後拖得還蠻長的。由於摸著早黑出發,在黑暗中每個隊員只能照應到他前後一兩位,所以我們一開始是以各小組固定順序的隊形前進,這樣一來如果少了誰掉了誰,馬上就會知道。等到天稍亮、視野較明朗之後,才調整為小朋友在前面的 “leader of the day” 隊形。
一路上升
從檜谷山莊出發後,就是一路上升,真的是一路上升完全沒有下坡或是平路。我們走了大概兩百公尺就到了昨天進入檜谷山莊的岔路口,隨即左轉開始今天單程 5km 的攻頂之路。
路況跟昨天相比,沒有最爛只有更爛,一路上都是各式各樣的碎石、樹根、倒木,而且坡度相當陡,沒什麼喘息的空間,就是只能一路爬呀爬的。
像這樣沿著邊坡緩上的泥土小徑算是最好的路況了,至少走的時候還可以稍微抬起頭來看看四周的風景,不用一直注意腳下的踩點會不會有樹根、不穩的石頭、或是奇怪的地形陷阱。
古木參天
昨天一路從一千公尺左右的高度上升到檜谷山莊的兩千公尺,路上的林相其實看起來都還是中低海拔闊葉林,一點都沒有高山的味道,可能是因為這邊緯度比較低吧?但過了檜谷山莊後,便開始出現一些高海拔地區才會有的針葉樹種。
檜谷山莊雖名為 “檜谷”,但原來圍繞該地區的紅檜差不多都被日本人砍光了,因此沒有留下太多年齡比較大的樹。但一路往上爬還是偶而會看到一些巨大的紅檜,聳立在其它樹種中。
在步道里程 5.4km 處有一顆樹齡千年以上的巨大紅檜,被封為 “北大武神木”。
一路上有各式各樣的倒木,有些看起來已經倒了很多年,有些則看起來還很新鮮。比起碎石,倒木因為比較濕滑,通過的時候要更小心。
隨著高度一路上升,林相也慢慢在改變。南北大武山的主稜是南北走向的,從檜谷山莊出發的路線則是往東沿著一條大致上是東西走向的支稜上升,大概在 2800m 左右的高度會上到主稜,接著再朝北往北大武山前進。
圖中左方的星星就是檜谷山莊,而右上角的星星就是今天的目的地北大武山三角點。從圖上可以看出來,我們離開檜谷山莊後,除了在標高 2400m 到 2500m 那一段路稍微比較平緩一點外,上主稜之前的路線幾乎都跟等高線垂直,也就是說這條攀登的路線幾乎都是以該地形上最陡的上升路徑在攀登,這路到底誰開的呀這麼沒人性,不能多繞幾個之字形緩上嗎?
在前進的過程當中,偶爾會有一些真的很困難的地形,像是這種光溜溜的垂直岩壁。林管處在上面用 “U” 型的鋼筋做了踏階,讓山友們可以一邊扶著岩壁一邊踩著通過。雖然這種鋼筋做的踏階昨天從登山口上來時就領教過一些了,但是今天遇到的幾次都是要在垂直的岩壁上水平移動,對於有懼高症的我來說真的是非常大的挑戰。
我在出發前查閱山友們的行程記錄就有看到這些岩壁的照片,當時我還認真的想過 “如果一定要走過這種地形那我就不要攻頂好了”,我個人爬山的原則就是對三角點非常沒有堅持,但是任何需要爬高或是旁邊看起來很深的地形都不要找我拜託。
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實際上走到現場看到它還是讓人猶豫再三…
隨著高度越來越高,林相又開始改變。接近高度 3000m 的主稜時,樹形蒼勁的鐵杉取代了檜木和其他闊葉樹,成為主要的樹種。鐵杉的側枝生長形式相當不規則,因此會形成非常有特色的樹形。
雖然視野越來越開闊,路旁的景色也越來越怡人,但一路切著等高線上去的陡坡逼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只能趁著喘氣休息的片刻欣賞一下高山上的美好風景。
我們大概在中午十點左右進到上切主稜的最後一段路,那路真的是陡得不像話。我們在這邊遇到第一批攻頂下來的人,他們大概是半夜兩點左右出發的。我算了一下,他們比我們早出發大概四個小時,假設速度一樣,我們應該可以在兩個小時之後的下午一點抵達山頂,跟老師規劃的行程一樣。但後來事情根本不是這樣發生的…
下山的山友看到我們一行二十人大大小小,都不斷稱讚這群小孩子本事了得,今天聽到最多的話大概就是 “小朋友你們好厲害喔!” (其實大人更厲害呀你們不知道嗎…)
就在接近主稜線時遇到一位姐姐,我們問她還有多遠時,她說 “路還很遠,真的很遠,會走到崩潰,真的!” 她大概是今天唯一跟我們說實話的人。
主稜線的挑戰
上午十點半,我們終於上到主稜線了。
路上有一個牌子:往大武祠 0.5km,到北大武山三角點 1.5km,另一個方向往南大武山。經過長時間的折磨,我們的隊伍已經被打散,拉得非常長。走在最前面的阿龍老師帶著體力好的小朋友們,大概領先我所處的第二集團約 200 公尺,而 Tommy 老師陪著一位體力不濟的家長走在最後面大概又落後我們 200 公尺。別看 200 公尺好像不長,在山上它就像無窮遠一樣,永遠走不到。
對講機傳來阿龍老師的呼叫聲,他希望我們盡可能可以在 11:00 之前抵達大武祠休息,這樣才不會耽擱到攻頂的行程。我想,往大武祠剩 500 公尺,我們又已經上到稜線了,接下來應該不會有什麼陡坡,30 分鐘要走到大武祠應該沒有問題吧?
結果這 500公尺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用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時速不到 0.5 公里…
原來上了稜線之後並不是就一路平坦,大武山這個主稜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讓我們吃盡了苦頭,除了各式各樣的假山頭,還有很多非常窄的瘦稜要通過,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屏東和台東其實就是以大武山的稜線為界,因此我們在稜線上可以一腳踩在台東一腳踩在屏東,但是看著旁邊的萬丈深淵,這一點都不好玩。
除此之外,這裡也有好幾個垂直岩壁要踩著鋼筋通過。我一邊走還一邊擔心等下回來時要怎麼下去: 有些需要攀爬而上的岩壁,下來的時候其實比爬上去時要恐怖一千倍啊。
抵達大武祠時已經十二點了,大家都累得說不出話來。雖然比原訂計劃晚了半個多小時,但我們還是得在這裡大休息吃午餐。
我本來打算跟昨天一樣,在這裡開爐煮個泡麵,讓味味 A 排骨雞麵的香氣飄揚在屏東和台東的縣界上。這事情聽起來就很酷,對吧?但我實在累得一點胃口都沒有,而且我帶出來的兩公升飲用水居然喝到快沒了,這時候實在不適合吃泡麵。因此我只吃了一些乾糧,再配上保溫瓶裡的咖啡,就算解決了今天的午餐。
同時阿龍老師也趁休息的時候和大家討論接下來的攻頂策略。從大武祠出發到三角點還有約一公里的路要走,照我們剛剛那 500 公尺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記錄,這一公里恐怕不會太輕鬆。但如果我們太晚攻頂,就會有摸黑下山的問題。因此老師決定叫大家調整裝備,只帶真正必要的東西繼續走,把其它東西都丟包在大武祠。什麼是真正必要的東西呢?以登頂來說,其實只有雨衣跟飲水,當然還有照相機。在山上,雨衣是最後一道防線,絕對不能省。就算你丟包丟到雙手空空不帶背包,雨衣還是得穿在身上。
休息過後,大家把備用的禦寒衣物跟過多的食物留在大武祠,朝著北大武山出發,挑戰最後這 “會走到崩潰” 的一公里路。
最後一哩
根據來之前查過的記錄,最後這一公里要翻過大概四五座假山頭,才會到達大武山的三角點。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實際走起來還是很讓人崩潰。
走的時候我們已經忘了要數到底經過了幾座假山頭,但真的就是上上下下,不斷翻山越嶺的感覺。每次爬上一個山頭,心裡就吶喊著 “就是它了吧!”然後路就開始往下,剛剛好不容易爬上去的高度又掉下來了。
我們在大武祠休息時,標高已經差不多 3000m,而大武山頂也不過才 3092m,但這 92 公尺的高度就好像永遠爬不到一樣。一邊走,我一邊看著手錶上的高度計,我們不斷在 3000m 附近上上下下,怎麼走就是離 3092m 有一點點差距。而且每當爬上一個假山頭要下來時,我心裡就為回程暗暗煩惱。現在的下坡等一下就是上坡,失去的高度等一下都要還啊。
今天的天氣很好,雖然雲量稍多,但陽光不時還是會從雲縫中露臉,而且沒什麼風,就是個風和日麗、非常適合爬山的好天氣。當我心裡想著 “雨衣是不是白帶了” 的時候,從屏東的方向飄來了一點點雨滴,輕輕地打在我們臉上。還好雨不大,而且看天上並沒有積雨雲,應該只是地形的抬昇作用造成的。
但更扯的是,我們發現有些雨滴居然不是直直落下來,而是緩慢地飄落。我才剛從日本滑雪回來,看到這景象差點想喊 “下雪了!” 但仔細想想,那應該是冰霰。我們頭上有一層稍微厚一點的積雲,如果上面有對流在發展,雲頂的溫度夠低,就有可能形成夠大的冰霰一路掉落。當然,以現在大概十幾度的氣溫,冰霰還來不及掉到地面上就融化甚至蒸發了。但混雜在雨滴中緩慢飄降的冰霰看起來非常明顯,也非常特別。
登頂
我們在下午兩點左右,翻過最後一個假山頭,爬上最後一座鐵梯,登上了北大武山的山頂,標高 3092m,排灣族的聖山。
上到山頂第一件事,就是抱一下三角點。
這三角點得來不易啊,北大武山真的是我目前爬過的百岳中,最硬的一座,沒有之一。
山頂的展望極佳,往東看可以看到整個台東都籠罩在大概一兩千公尺的低雲中,看不到地面的樣貌。但往西望去,透過朦朧的水氣,居然可以看到整個高雄市區,八五大樓和柴山的輪廓清晰可見。
雖然已經累到榨乾,大夥在山頂還是非常興奮,不斷用各種排列組合跟三角點照相。
山頂居然有一把椅子,也不知道是誰帶上來的,但坐在椅子上休息真的有種帝王般享受的感覺。
ProTrek 的氣壓高度計顯示 3090m,我在檜谷山莊時校正到 2150m,真的很準。
下山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爬上來了就要走下去,只是剛剛起起伏伏中的下坡路段,現在都變成了磨盡我們最後一滴體力的上坡。
我比先發隊伍稍晚一點,大概在 2:20 左右離開山頂慢慢往回走。由於跟著幾位走得比較慢的家長和小孩,我可以用很慢很悠閒的速度前進,而那些上上下下的假山頭在這樣的速度下,似乎也就沒那麼惱人了。
此時天空漸漸放晴,視野越來越好,漫步在稜線上時,週圍的美景盡收眼底。這大概是這整段路線中最愜意的時候了。
這,就是一個假山頭。有些鐵杉已經枯死,但仍駐立在山頭不知道多少年。
在我們的高度之下有零星的積雲,但在更高的地方有整片的層積雲,陽光透過雲洞灑下來,只有壯麗可以形容。
下面山頭的積雲看似有對流在發展,讓我開始有一點擔心等一下高度降低後的天氣。
鐵杉真的是很有特色的樹種。台灣兩三千公尺的高山大概都是他們的天下。
根據林務局網站上的說法,鐵杉是台灣面積最大的純林。它的經濟價值沒有紅檜那麼高,因此沒有被日本人搜刮一空。而且我還查到一篇報導,原來我們小時候用的木製課桌椅都是用鐵杉做的呢。
主稜線上的一些區域有箭竹分布。我看過一些山友的記錄,之前他們經過這些路段時要在箭竹鑽行,清晨時分不穿雨衣雨褲的話還會弄得全身濕。但我們來的時候,很顯然路徑上的箭竹有被修剪過,路跡明顯好走。
這段往回走的路雖然走得輕鬆,但我花了一個小時才走回大武祠,到的時候 Tommy 老師已經帶著先發隊伍離開大武祠下去了。阿龍老師則在大武祠等我們,我後面還有一批人。
據悉,最前面的隊伍主要由體力好的小朋友組成,而且到最後又分成了兩隊,最早的一批大概六點出頭就到了檜谷山莊,第二批也在六點半左右到。
接下來第三隊是阿龍老師帶著兩位小朋友,走在我前面,剛開始距離不遠,但後來越拉越遠,距離大概三四百公尺。第四隊則是我和另外三位家長,其中有一位家長體力耗盡走得比較慢,因此我就跟著他們慢慢走。最後一隊則是游爸帶著另一位家長和一位小朋友,落後我們大概四五百公尺左右。
我們共有四隻無線電,分別在 Tommy 老師、阿龍老師、我、和游爸手上,一路上我們不時用無線電互報位置和狀況,並互相加油打氣:
“Tommy 老師小隊剛通過 33 號柱 !”
“阿龍老師小隊剛通過水源地,目前狀況良好。大家加油 !”
“鳥爸剛過主稜線岔路,現在開始下切。 隊員體力尚可,只是速度有點慢。”
游爸手上的無線電因為電池電力不太夠,後來就先關機,待有需要乎叫時再打開。
走著走著,天就黑了。
摸黑
大夥把頭燈戴上,開始在黑漆漆的森林中前進。
在黑暗的森林中前進是非常特別的體驗,雖然我以前爬山也有摸黑的經驗,但是在走了一整天這麼長的時間後繼續摸黑,倒是第一次。算一算,到晚上六點,我們就已經走了十二個小時。而六點時,我們還卡在主稜下切支稜的陡坡上 (大概就是那位崩潰姐姐跟我們說 “會走到崩潰” 的地方),連水源地都還沒到。離檜谷山莊大概三公里吧,但三百公尺都像永遠走不到了,三公里不知道要走多久。
因為同行的家長體力越來越不濟,我們行進的速度也越來越慢。過了神木,進到最後一段碎石陡下坡時,某些地方路跡不是很明顯,我必須用頭燈很費力的查看,同時用 Google Maps 定位,才能確定我們沒有走到溪谷或是邊坡上。
最後的這一段坡走起來感覺真是無窮無盡,數不盡的碎石、倒木、樹根,我完全想不起來早上是怎麼走上來的。而且坡度極陡,一路往下走時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早上能走這麼陡的坡上來而沒有喘到爆掉。
一路上,對講機傳來第一小隊、第二小隊、第三小隊陸續抵達山莊的消息,讓我們稍微安心。阿龍老師也在無線電中鼓勵我們最後這兩組人,就快到了。
溫暖的紅糖水
晚上 9:10,距出發超過 15 個小時,我們看到了阿龍老師的頭燈。
阿龍老師帶著一壺熱呼呼的紅糖水,從山莊走上來到離岔路口大概兩百公尺的地方等我們。那杯紅糖水喝下肚時,那種通體舒暢的感覺真是難以言喻。
我們謝過阿龍老師,繼續往回走。在岔路口時,無線電傳來阿龍老師也接到最後一組人的消息,讓我們更加高興,最後終於在晚上 9:40 抵達檜谷山莊。
回到山莊時,有很多隊友都已經累到直接回帳篷睡覺,但 Tommy 老師已經煮好熱騰騰的湯等著我們。
我們用最快的速度用完餐,簡單的清洗餐具後,就各自就寢了。明天因為有趕火車的時間壓力,我們依舊得四點半早起、六點出發,趕著在中午十二點前回到登山故事館。
這一夜,不管其它山友再吵,應該會很好睡吧 ?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