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影片拍攝之路
我是為著小孩子才踏上影片拍攝之路的。沒想到, 這一拍就十年了。
跟大部分的父母一樣,我在予欣即將來到這個世界的 2004 年中,買了第一台攝影機。因為我對磁帶有不好的回憶,加上當時 Sony 剛推出使用 8cm DVD-R/RW 當紀錄媒體的 DVDCAM, 我就沒選 DV 而買了 Sony DCR-DVD201。
有了機器之後,陸陸續續拍了不少影片,偶爾也會把拍好的 DVD 拿到電視上觀看,但因為都是未經剪接的毛片,其實並不好看。我曾經認真想要學 Adobe Premier,好把這些毛片剪一剪,但當時的電腦跑 Premier 實在太吃力了,因此剪接的事就一直擱著。我心想,先拍吧,拍了放著,以後再剪。
許多年之後我才明白,以後再剪就永遠不會剪了。
HD or not HD?
2007 年初予晴出生時,我買了 46 吋的 Bravia XBR2 full HD 電視,那是我的第一個 full HD 設備。後來為了能在電視上看 HD 的影片,還為它弄了 HTPC。當時我猶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跳進 HD 影片拍攝的這個大坑。那個時候能拍 HD 影片的機器選擇不多,老爸已經跳坑很久了,用的是拍磁帶的 HDV HDR-HC3,拍完進電腦還要用 IEEE1394 過帶。沒多久後 AVCHD 標準出來了,Sony 也有了第一台用硬碟紀錄 AVCHD 的攝影機 HDR-SR1。那時電腦的主流 CPU 是初代的 Core 2,播放 AVCHD 沒什麼問題,但要剪要算的話,就非常吃力了。猶豫了許久,我仍然沒在那個時候跳進 HD 拍攝的大坑。
不過,撐了沒多久,2007 年九月某次去日本出差時,我就手滑買了 Sony 的 HDR-SR7,算是第二代的硬碟式 AVCHD 攝影機,容量 60GB。買了之後,當然就開始拍了,剛開始驚艷於 SR7 的影像品質,我非常愛拍,拍了一大堆有的沒的,但還是一樣的老問題:拍了不剪,等於沒拍。
一直到 2007 年年底予欣與他的 PG 玩伴們固定的小旅行結束後,我為了把拍好的影片分享給其他人,我才硬著頭皮開始剪。
第一次剪片其實是用 Nero Video 剪的,其實幾乎不能說是剪,只是把毛片中所有的片段用 crossfade 接起來,再配上音樂,就完工了。
做完第一支影片後,我有一個大發現:影片加上背景音樂之後,看起來差很多。一般的生活影片並不是有劇情的東西,而沒有劇情的東西其實不容易吸引觀眾一直看下去。但是音樂可以提供影片一個連續的時間軸,特別是令人覺得熟悉、容易聽得下去的音樂,換句話說,就是用音樂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從此之後,我就開始收集我覺得適合拿來當配樂的音樂。
Nero Video 並沒有精確對時間軸上字幕的能力,但當時我為了剪幾段需要上字幕的花絮,就下定決心開始學著用 Sony Vegas。Vegas 算是非常好上手的軟體,而且它不挑硬體,他的 real time preview 會自動根據硬體的計算能力調整畫質,以獲得最適合的 preview frame rate,因此在剪的時候不會浪費很多時間在等 preview。光是這一點就比我試用 Premier 的經驗好上太多。
那個時候剛開始剪片,我對於選擇 cut 的時間點還不是很有信心,因此所有的片段之間都是用 1 秒鐘的 crossfade 接在一起。當時做的影片現在看起來覺得很不成熟,因為整部片子從頭到尾就是不斷的 crossfade,有點濫用特效的感覺。一直要到最近兩年,我對切點的選擇比較有把握了,才捨棄 crossfade 而改用 cut 來處理。
與單眼的第一次相遇
2008 年, Canon 把拍攝 FHD 影片的功能放到了 5D Mark II 上,震撼了整個獨立電影製片市場。2009 年的時候,某一天老爸花了幾千塊去租了一台 5D Mark II 回來玩,我也拿來把玩了一個晚上。擁有 5D Mark II 的那個夜晚讓我對這台可以拍影片的單眼產生極高的興趣,但當時 5D Mark II 的售價高達十一萬,而且在影片模式中的自動對焦功能非常爛。用慣 DV 多年的我對於自動對焦仍然非常依賴,因此當時我覺得我還沒準備好跳進單眼拍攝影片的坑。
回到 Sony 工作的那幾年,除了拍攝家裡的影片外,我還拍了不少辦公室的花絮。有時候 Handycam 不在手上時,我會用隨身的數位相機 W130 拍攝 480p 的 MPEG-2 短片。雖然畫質沒有 HD Handycam 拍出來的好,但娛樂同事的效果是一樣的。隨著影片約拍越多,越剪越多,我對 Vegas 的使用也越來越熟悉,動作越來越快。有時候甚至可以在辦公室拍完之後馬上剪,半小時一小時後就可以給大家看了。
2011 年我買了我的第二台 HD Handycam:Sony HDR-PJ40V,那是一台有微投影功能的 Handycam。撇開好玩的微投影功能不說,它的拍攝的效果跟四年前的 SR7 比起來其實也有非常大的進步。Sony 這些年來在 CMOS sensor 上投下了非常多的資源,雖然其他業務在市場上節節敗退,但影像感測器倒是一直領先群倫。PJ40V 是我第一台使用背照式 CMOS sensor 的攝影機,它的感度著實讓我驚艷了好一段時間。但美中不足的是,它上面的 Sony G lens 品質明顯不如原來 SR7 上面的 Carl-Zeiss 鏡頭,尤其在高倍變焦的望遠端,解析度下降非常明顯。
轉捩點
真正改變我影片拍攝之路的兩件大事終於在 2012 年到來:2012 年初我從小董處購得便宜的二手 5D Mark II,以及 2012 年九月予欣加入涂涂老師的體驗自然班,我開始固定為體驗班拍攝紀錄片。
會下定決心購入 5D Mark II 來拍片,是因為我發現了 Magic Lantern 這個好東西。ML 是一組外掛在 5D Mark II 上執行的程式,一開始開發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 5D Mark II 的麥克風只有 AGC 沒辦法手動設定增益的問題,但隨著加入開發的人越來越多,它的功能耶越來越強大。而真正讓我決定跳坑的,就是他有 focus peaking 的功能。Focus peaking 對手動對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換句話說,我已經準備好要用手動對焦,來克服 5D Mark II 在 live view 模式下自動對焦很兩光的問題了。
至於固定幫自然體驗班拍攝紀錄片,則是將我的影片工作量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峰。每週一次四小時的課程,我大概會拍出 30 分鐘左右的毛片,再剪成 2 到 4 集, 每集 6 到 8 分鐘的短片。每半年 16 堂課,一年 32 堂,如果每次剪成 3 集的話,我一年就會做出近百支影片。
除此之外,予晴從星雲幼兒園畢業的那一年,我幫幼兒園拍攝了大量的影片,也首次嘗試製作預告片風格和MV風格的影片,這種要對音樂拍點的剪法讓我對cut點的掌握又更上一層樓了。再加上寒暑假參加小樹老師的特別活動,以及2013年我們家開始露營所拍攝的紀錄片,我的影片產量在這幾年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從 2012 年初我開始使用 5D Mark II 拍片,一直到 2015 年底 5D Mark II 罷工,三年之間我做了將近 1000 支影片。
影片的儲存與分享
剛開始拍片時,我都把剪好的影片放在家裡的server上,要看的時候就用HTPC或PS3連到DLNA server播放,也沒有什麼跟朋友分享的問題,反正都是自己家裡的生活影片。後來拍攝的題材開始擴張,偶爾拍拍好友的婚禮,或是與朋友出去玩,就需要把影片放到網路上與大家分享。
最早的時候我放了一些在 Vimeo,因為當時 Vimeo 對 HD 的支援比 YouTube 要好得多,但很討厭的是 Vimeo 的免費帳號有上傳量的限制,我的影片產量遠大於那個限制。隨著 Facebook 的興起,我的影片分享對象也多半都在 Facebook 上,所以有一段時間我都把剪好的影片傳到 Facebook 上。我放在 Facebook 上的影片大概有兩百多支左右。
但大概從 2012 年底開始,Facebook 也導入了類似 YouTube 的 content ID,用來辨認影片中所使用的版權音樂,因此開始導致我絕大多數的影片都沒辦法播放。而 YouTube 的做法就比 Facebook 好多了:YouTube 會去向音樂的版權所有人洽談授權,以廣告換取音樂可以在 YouTube 上的內容中使用的權利。也就是說,當我的影片中使用了有版權的音樂,而且 YouTube 有取得該音樂的授權時,YouTube 就會在我的影片播放時插入廣告,而廣告的收益則歸版權所有人。我可以用 “被插廣告但是收不到錢” 這件事,來交換使用版權音樂的權利。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把 YouTube 當作線上影片分享的大本營了。到目前為止,我的 YouTube 帳號裡有差不多 700 隻影片,而且還以大概每週兩三支的速度穩定增加中。我偶爾還是會用到 YouTube 未取得授權的音樂,導致影片被禁播,但機率非常低。
為何而拍?
其實做影片非常花時間,即使我已經把整個工作流程最佳化到極致,剪接大概還是要花上兩到三倍的時間,也就是說做 10 分鐘的影片,大概要花 20 到 30 分鐘在剪接上。這還不包括 rendering 的時間,不過自從我會用 Vegas 的 script 做 batch rendering 後,算片大概都不會佔用到我工作的時間,都是睡覺前開下去算早上起來驗收順便傳 YouTube。
即使拍和剪要花我這麼多時間,我還是很愛拍。涂涂老師在墾丁時問過我,為什麼可以這樣一直拍下去?
我想,還是為了小孩吧。
父母的賞味期限很短,小孩也一樣。我現在看到三年前予欣剛進自然體驗班時的影片,就已經感慨萬千了,更不用說看她更小的時候所拍的影片了。小孩的長大不會等我們,所以我只能用影片留下每一個階段的回憶,然後珍藏。
我喜歡拍小孩,從二十多年前在六龜育幼院幫孩子們拍照時開始,我就喜歡拍小孩。我也喜歡大自然,雖然我還沒有什麼功力拍攝生態記錄片,但我也喜歡拍大自然。
借用小樹老師的台詞:小孩與大自然,這兩樣美好的事物在一起,就是驅使我繼續拍下去的動力。
鳥爸真的很強大。這完全就是我現正在摸索的道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