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日遊 (二)
話說我決定用走的走上太平山後, 在 Facebook 上引起一陣騷動, 大家都覺得我瘋了. 不過我真的覺得沒那麼困難. 太平山的高度大概是 550m, 其實還沒有內湖五指山高. 而且我之前看過一位鐵道迷的部落格, 他為了拍山頂纜車的車箱, 曾經沿著纜車路線旁的小徑走了幾站.
纜車路線旁的小路叫做 “纜車徑”, 沿著它往上走可以接到一條叫做 "中區自然徑” 的步道, 雖然不是全程都沿著纜車的路線上到山頂, 但確實是有路可以走上山頂的.
我開了 Google Maps, 確定這條路存在後, 就開始了我今天的冒險.
纜車徑
山頂纜車的山下站位在紅棉路的高架橋下, 沿著高架橋下的路往上走, 會看到通往 “纜車徑” 的路牌:
在香港, 所謂的 “徑” (path) 指的就是車子不能走, 僅容行人通行的小路. 這條纜車徑就在纜車的軌道旁, 一路向上, 不時還可以看到纜車從身邊經過.
纜車是斜的, 路自然也不會是平的.
這一路都是無窮無盡的樓梯, 而且坡度還不算緩, 好在我平日有經過自然體驗課的鍛鍊, 加上今年年初能高越嶺的成就解開, 這一點樓梯對我來講還是小菜一碟.
而且我也算是半個鐵道迷, 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山頂纜車的軌道和傳動系統, 對我來說真是難得的機會啊.
有坐過山頂纜車的人都知道, 它不是那種吊在空中的纜車, 而比較像是用鋼索拉動, 走在陡坡上的火車. 軌道中間可以看到傳動用的鋼索和固定鋼鎖用的滑輪. 鋼索有兩條, 分別對應到上山和下山的車輛, 而軌道只有一條, 所以這是條單線雙向運轉的路線.
舊金山的 cable car 也是用鋼索拉動的軌道車輛, 但 cable car 的鋼索是埋在地底下, 一直在跑. 當車輛需要動力時, cable car 的駕駛就會用車上的抓勾去勾鋼索, 讓車輛隨著鋼索前進. 而山頂纜車因為路線單純, 它的鋼索末端就直接固定在車上, 也就是說車子和鋼鎖是完全固定在一起的, 中間沒有什麼離合機構. 駕駛應該是透過某種無線通訊方式去控制山頂的絞盤, 操控鋼鎖帶動車子. 因此車子的後方是沒有鋼索的, 我們可以從軌道上有沒有鋼索來判斷車子現在是在我們上面還是下面.
從我現在的位置往山下看, 可以看到軌道上有一條鋼索, 因此山下此時一定有一輛車. 這條鋼索等一下就會拉著這輛車上山, 當車子經過我所在的位置之後, 軌道上就不會有鋼索了.
中區自然徑
沿著階梯向上走, 就會開始看到中區自然徑的解說牌.
山頂纜車在山下這段路還算在熱鬧的市區, 因此纜車的軌道會跨越不少馬路.
照片中的鐵橋, 就是纜車穿越堅尼地道的位置.
過了馬路繼續上行, 又是無窮無盡的樓梯.
纜車從麥當奴道下方穿過, 站在橋上可以俯瞰纜車經過.
纜車站
山頂纜車除了山下的花園道站和山上的山頂站外, 中間其實還有四個車站: 堅尼地道站, 麥當奴道站, 梅道站, 以及白加道站. 其中前兩個站都位在中區自然徑旁, 但自麥當奴道站之後, 中區自然徑就沒有沿著纜車的路線走了.
這是第二個車站: 麥當奴道站. 說它是車站, 其實就只是個小小的月台而已. 纜車在經過這裡時的角度還蠻陡的, 從旁邊的樓梯就看得出來.
此時正好有纜車經過, 不過我沒有叫車, 所以它不會停下來.
山頂纜車每一個中間站都有兩個像電梯按鈕一樣的叫車鈕, 一個是往上, 一個是往下. 按下去之後有個燈會亮起來, 告訴你下一班車來的時候會停靠讓你上車, 完全就跟電梯一樣. 如果車輛滿載的話, 會有另外一個燈號告訴你, 這時按叫車紐就沒有用了.
如果沒有人叫車, 纜車是不會停在中間站的, 一路就直接開過去了.
我沿著中區自然徑一路向上, 經過了馬己仙峽道之後, 就到了香港半山的豪宅群附近了.
中區自然徑在這一帶也不全然是小徑, 某些路線其實是走在馬路邊上的人行道, 穿梭在半山的豪宅群中.
有些房子看起來不怎麼起眼, 但想想在半山這地方居然可以有個私人泳池, 就知道這房子非同小可了.
今天的天氣算相當的給面子, 陰天, 沒有直射的陽光, 雖然氣溫高了點, 還不致於讓人難以忍受. 我從飯店帶了兩罐 700ml 的礦泉水, 一路上小心控制水量, 免得在到山頂前就把水喝完.
分道揚鏢
上到梅道站, 我已經走了差不多走了一半的路程.
纜車在這一帶的坡度陡得驚人, 而中區自然徑從這裡開始也不再沿著纜車走.
從地圖上來看, 這段纜車路線的附近一片空白, 沒有路也沒有任何建築物. 這裡應該是坡度陡到完全沒辦法開發吧, 我想.
中區自然徑沿路都有這樣的解說牌, 並指引路線的方向. 只要跟著牌子走, 就不會迷路.
過了梅道之後, 中區自然徑就都是這樣的小徑了.
雖然一般的車子開不進來, 但這種電動高爾夫球車是可以的. 這輛車是從這棟豪宅裡開出來的, 開車的人看起來像是東南亞來的外勞, 他還很客氣地微笑跟我打招呼.
豪宅巡禮
就是一堆豪宅, 沒有什麼好說明的.
香港的有錢人都喜歡住在山上, 尤其是半山, 就是這裡.
上面左邊第一張照片, 是位於梅道纜車站旁的 “世紀大廈”, 在香港算是叫得出名字的豪宅之一, 裡面還住了不少明星.
香港也搞實價登錄, 所以我就上網查了一下它的成交價:
我們來算一下今年七月成交的 17 樓 A 室這一戶好了. 一坪大概是 35.6 平方呎, 所以它的使用面積 2041 平方呎差不多就是 2041 / 35.6 = 57.33 坪, 咦 ? 也沒有很大嘛. 這算什麼豪宅 ?
再來算一下單價. 港幣現在對台幣大概是 1:4, 所以總價 4950 萬港幣差不多就是…靠, 將近兩億台幣!! 豪宅, 真豪宅!
單價呢 ? 19800 萬 / 57.33 = 345 萬. 一坪要 345 萬台幣! 帝寶輸了吧 ? 聽說帝寶一坪也才 300 萬…
算完豪宅的價錢, 繼續往前走吧. 雖然買不起半山的豪宅, 但沿著中區自然徑往上走, 卻可以看到跟半山豪宅看出去一樣的景色.
從這裡往維多利亞港的方向看過去, 樓高 70 層, 360 米左右的中銀大廈仍然是非常明顯的地標. 剛剛我還在它底下往上看, 轉眼間已經爬得跟它差不多高了.
越往上走, 景色就越開闊. 許多剛剛看到的豪宅, 此時已經在我腳下了.
在香港的鬧區, 能有一條這樣清幽的小徑, 真的是得來不易.
相較於剛開始爬的時候, 沿著纜車軌道那些無窮無盡的樓梯, 這一段路走起來真是輕鬆愜意. 坡度不陡, 而且水泥鋪面的品質非常好.
最後, 中區自然徑結束在這個樓梯.
上來之後, 是條馬路. 根據 Google Maps 的定位, 我在下面這張地圖的星星位置上. 這條馬路是白加道.
山頂纜車的山頂站在西邊, 如同前面所說, 在梅道之後, 中區自然徑已經偏離纜車路線很遠了. 不過只要沿著白加道往西走, 就可以到太平山頂.
一路沿著白加道前行, 視野越來越遼闊. 此時我已經比中銀大廈還高了. 天氣略微變差, 除了滿天烏雲外, 還飄起了毛毛雨. 不過, 這並不影響一個硬派背包客用雙腳攻上太平山頂的決心!
白加道站
走著走著, 我發現旁邊出現了纜車的軌道, 接著一輛纜車與我擦身而過.
這裡就是山頂纜車到達山頂前的另一個車站: 白加道站.
這裡的纜車軌道也很斜, 約莫有三四十度. 車站就依著軌道的角度而建.
路邊的擋土牆上已經出現了往凌霄閣的路牌. 繼續前行.
不久後, 凌宵閣就出現在眼前了. 步道會從凌霄閣旁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出來, 接到山頂廣場.
山頂
凌霄閣的觀景台是要收費的, 但有另一個好地方是免費的.
獅子亭, 是太平山頂上除了凌霄閣外另一個觀景的聖地.
從獅子亭往維多利亞港的方向看過去, 可以看到港島上摩天大樓林立的景緻. 半山的豪宅, 看到的 view 也不過如此啊. 此時天尚未全黑, 因此還看不到燈火.
凌霄閣, 太平山頂上的地標建築. 2000 年我初訪香港時曾經來過, 還在六樓的 Marche 餐廳吃了頓以當時的收入來說相當貴的晚餐. 後來與 Guava 同遊香港時, 也曾來造訪過. 我們在五樓的觀景台用 Fujifilm 的 Finepix 40i 數位相機拍了些又抖又糊的夜景.
但, 有些回憶, 它過去了, 就很難再重遊. 凌霄閣於 2006 年進行大規模翻修, 原來位於五樓的觀景台移到屋頂去了, Marche 餐廳也不復存在. 這個凌霄閣, 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那一個了.
總之, 我花了大約兩個小時, 慢慢地邊走邊拍照, 就這麼用腳走上了太平山頂.
其實, 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真的.
給學長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