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鼓浪嶼
鼓浪嶼號稱廈門最有名的觀光聖地, 既然我偷得一天的閒, 當然要去朝聖一下.
到飯店把行李放下之後, 我請接機的司機送我到離飯店不遠處的輪渡碼頭. 本來不想麻煩他, 想自己打車過去, 但我發現廈門的路上看不到什麼計程車, 要打車可能有點難度, 所以還是麻煩他一小段路.
到鼓浪嶼的票有兩種: 20 元的 “環鼓浪嶼濱海體驗遊” 和 8 元的直渡行程. 20 元的票會帶你在海上繞半圈鼓浪嶼, 從島的另一面上岸; 8 元的就像淡水八里渡輪一樣, 直接把你送過去. 因為是第一次來, 我就像觀光客一樣買了 20 元的票.
據說現在是旅遊旺季, 所以觀光客非常多. 售票的地方擠滿了人不說, 光是售票口上顯示的在島人數三萬多人就嚇死人了. 這小小一個島上現在擠了三萬多人 ?!
除了到鼓浪嶼的渡輪外, 這裡也賣另一種海上遊覽的票, 會帶你到金門海域去繞一圈, 隔海遙望金門諸島. 當然只能遠望, 不能登島. 大陸人似乎對這幾個離大陸最近的台灣領土相當好奇.
我回來之後查了一下, 小三通在廈門這一側上岸的碼頭不在鼓浪嶼這邊, 而是在廈門島的東側靠機場那一邊的東渡碼頭.
廈門很熱, 又濕又熱, 加上今天是大晴天, 天空中一點雲都沒有, 只要在戶外站個幾分鐘就汗如雨下.
登船
船上滿滿的都是觀光客, 而我也是他們其中的一份子.
廈門不是個一線城市, 在這邊幾乎看不到外國人, 所有的遊客大概都是從內地來的.
太陽很大, 當船剛離港朝著西方航行時, 幾乎看不到船頭的景色.
航行到鼓浪嶼的南側時, 遙望來時處可以同時看到廈門跟鼓浪嶼截然不同的天際線:
和中國其它城市一樣, 廈門也進入了瘋狂建設的階段. 島上的大樓一棟一棟拔起, 形成它自己獨有的天際線. 而鼓浪嶼仍保留了原始的植被, 島上並沒有太多高聳的人工建築.
轉向另一個方向往東南方看, 船長特別廣播請大家看遠處的幾個小島, 它們就是金門列嶼中的大擔和二擔.
看看這兩個光禿禿的小島, 再看看廈門的天際線… 就知道為什麼金門人這麼愛到廈門去了.
登島
環鼓浪嶼的船會在鼓浪嶼西側的內厝澳碼頭靠岸, 而回廈門的船班則是在鼓浪嶼東側的鋼琴碼頭或是三丘田碼頭出發, 因此我得穿過整個鼓浪嶼才能坐船回去.
其實鼓浪嶼沒多大, 從西走到東頂多一公里而已.
鼓浪嶼是個 “無車島”, 就像香港的長洲一樣, 除了垃圾車外, 島上沒有任何的機動車輛, 只有少部份的觀光用電動車. 連所有貨物的搬運都依賴人力板車, 而且板車只有在特定時間特定路段才能行駛.
這就是島上使用的人力板車, 它還有車牌呢.
漫步
來廈門之前我並沒有做太多功課, 因此對於島上有哪些景點, 該怎麼安排, 我其實沒有計劃. 不過有時候沒有計劃的旅行, 反而會有意外的收穫.
我看到了往日光巖的牌子, 想起剛剛在船上導遊說過, 日光巖是島上最高的地方, 值得一去. 於是我就跟著遊客, 買了票, 排隊上去了.
日光巖就是一塊光禿禿的大石頭, 上面擠滿了遊客. 看到那麼多人, 我本來有點卻步, 不過想想都已經來到這裡, 就擠上去看看吧.
從日光巖往東眺望廈門島, 繁華的天際線和鼓浪嶼上的紅色磚瓦房形成強烈對比. 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 與英國簽了南京條約, 除了把香港送給英國外,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開放五口通商. 五個口岸分別是廣州, 廈門, 福州, 寧波, 上海.
條約中明訂英國可以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 並允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換句話說, 早在中共想通要改革開放的一百多年前, 廈門就已經被迫成為近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前幾個城市之一了. 而鼓浪嶼, 則是當時各國設立領事館的區域, 因此雖然它沒有成為殖民地過, 島上卻保留了非常多的殖民地建築.
往東南遠眺廈門島,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兩棟帆船造型的高樓. 我查了一下, 它們是 “世茂海峽大廈”, 綜合商辦, 樓高三百米, 參考售價是每平米四萬人民幣, 換算後大概是六十萬台幣一坪. 鄉親啊, 一坪六十萬在台北市還不見得買得起老舊公寓呢, 在廈門居然可以買到海岸第一排摩天大樓. 你說, 這能不氣人嗎 ?
往西望向落日的方向, 可以看到廈門港的貨櫃碼頭. 貨櫃起重機的吊臂在夕陽下格外醒目.
離開日光巖後, 我隨興挑著小路往東走, 向碼頭的方向前進.
島上隨處可見這種在古蹟門口賣小吃的攤子. 這裡的古蹟除了拿來看, 也是拿來住的. 島上其實有相當多的居民, 就生活在這些保存得其實不是很好的老房子裡.
狀況比較好的房子, 可能會被財團買下來, 稍事整修, 用來經營民宿或是餐廳.
狀況比較差的房子就像這樣, 有些還有人住在裡面, 有些則已經荒廢了, 外面還會掛上 “此處危樓” 的牌子, 提醒大家經過時小心一點.
閩式小吃
我隨著觀光客人潮, 走到了一條兩側都是小吃的街道上.
廈門這裡除了語言跟台灣非常接近外, 食物的口味也讓人覺得非常熟悉.
你看看你看看, 這碳烤魷魚我不說的話, 你一定以為是在淡水渡船頭吧.
而且這裡也有蚵仔煎哦, 不過他們叫做 “海蠣煎”. 我問了當地人, 他們如果講閩南語的話, 還是會講成 “蚵仔煎”, 但用普通話講的話, 就是海蠣煎了.
拼著拉肚子的風險, 兩種我都了一份來吃吃看. 烤魷魚的調味跟台灣一模一樣, 完全一整個讓我如同置身於八里渡船頭. 不過蚵仔煎的口味略有不同, 醬沒有台灣的那麼甜, 其它的部份倒是沒有什麼差別.
來到廈門雖然讓身為台灣人的我很有親切感, 但就少了那麼一點新鮮感. 聽著閩南話, 滿街的小吃都標榜 “閩台小吃”, “台灣口味小吃”, 還有各式來自台灣的紀念品. 或許對大部份的大陸人來說, 台灣仍然是塊神秘的土地, 而離台灣最近的廈門, 就變成了最接近的替代品. 但對於我這個台灣人來說, 我幹嘛要在廈門買日月潭紅茶或是台灣鳳梨酥啊???
明天還要工作, 所以我沒有在島上待太晚. 順著人潮走向碼頭, 我就登船回廈門了.
回程時, 我特別繞到濱海路上去晃了一下. 據說濱海路很漂亮, 但晚上黑漆漆的什麼都看不到. 不過卻意外的發現了這個:
斗大的字寫的是 “一國兩制統一中國”, 隔海與它相望的, 應該是小金門的 “三民主義, 統一中國”吧.
在金門砲擊的數十年後, 兩岸早已不再有軍事衝突, 但這隔海相望的十六個大字, 仍是歷史留給我們不可抹滅的記憶.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