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琴不死
去美國出差前, 接到郭姊的訊息: 她那台放在歐德樂器倉褲的電子管風琴出問題了, 希望我過去看一下.
以前有一段時間, 懷恩堂那台年久失修的 Allen 的電子管風琴都是我在維護, 所以偶爾也會兼差幫忙看一下其它教會的琴. 不過後來懷恩堂換了新琴, 有了原廠的服務, 工作之後我的時間也沒那麼有彈性, 所以就沒有再幫忙修琴.
但這次是郭姊開口, 再怎麼樣一定要去處理一下.
這台琴放在一個工業區的倉庫裡. 這個倉庫是專門存放進口的絃樂器, 因此裡面的溫濕度控制得非常好, 稱得上是五星級的保存環境. 但琴放在這麼爽的環境, 為什麼會壞呢 ?
我第一次到現場的時候, 琴是完全沒辦法開機的. 電源開關打開後, 除了腳鍵盤的照明燈有亮之外, 其它什麼都沒亮也沒反應. 面板上有一塊 16×2 的文字型液晶顯示幕, 連背光都沒亮.
我問了一下倉庫的人, 他們說剛開始出問題的時候, 是聲音變得怪怪的, 沒按鍵的時候還會亂響, 然後越來越嚴重, 有一天就開不起來了.
我心想, 慘了, 事情大條了.
來看看發生什麼事吧.
初步拆解
把背板打開, 就可以看到它的主要系統. 在鍵盤後方的平台上有兩個主要的模組: 左邊那片看起來是電源, 而右邊那個鐵籠子裡就是整台琴的心臟: 音源.
現在的電子管風琴用的都是數位取樣音源, 因此數位的部份都會用鐵籠子包起來, 以避免數位電路的高頻對放大器或其它類比電路造成干擾. 電源用的是非常傳統的鐵心變壓器, 配上橋式整流和超大的濾波電容構成. 放大電路也是很純的 AB 類甚至 A 類線性放大電路. 比較新的琴會用一些功率放大 IC, 但我看過的大部份琴還是都用離散元件組成放大電路. 每次看到像 2N3055/2N2955 或 TIP31C/TIP32C 這種配對的功率晶體, 就勾起我小時候的回憶啊~
其實這種線性放大電路因為效率低, 發熱量又大, 現在已經不太常見. 除了一些很堅持的音響發燒友外, 大部份家裡在用的五六七八聲道家庭劇院擴大機裡, 都是高效率的交換式電源配上高效率的 D 類放大電路. 如果不這樣設計的話, 這些家庭劇院所標示的輸出功率是不可能擠進這樣的體積中的.
不管是真的管風琴還是電子管風琴, 它們的 console 設計上都會朝高可靠度和高可用性的系統來做. 因為這些琴多半是在教會中使用, 因此就算琴可能出問題, down time 也是越短越好. 到目前為止我看過的每一台琴都採用高度模組化的設計, 核心的電路板一定都是插卡式的, 以方便出問題時可以直接抽換備品.
但很可惜的是, 這些琴到了台灣後, 統統都沒有備品可以抽換. 因為進來的數量不多, 故障的機率也沒那麼高, 代理商多半不願意為它們建立備品庫存, 所以出問題時通常都需要很長的待料時間才能修復.
這台琴的核心裡有五張電路板: 一張 CPU board, 三張 sound generator board, 和一張 mixer board. 這五張板子利用 board-to-board 的 pin header 連接器, 插在一張主機板上.
我把板子小心的抽出來, 一張一張檢視. 抽到最後一張 CPU board 的時候, 我看到了最不想看到的畫面:
電池漏液.
這是一個以前很常見但近年來幾乎沒有再遇到過的問題, 沒想到今天還是遇到了. 電池漏液這種事可大可小, 它可能很好修, 也可能回天乏術, 端看漏出來的電解液搞壞什麼東西.
電池的原罪
為什麼要有電池呢 ? 因為管風琴演奏時的音色設定非常複雜, 因此電子化的 console 都會有各種 combination preset 的功能, 讓演奏者可以設定他所需要的音栓組合. 而這些音栓組合設定起來非常花時間, 總不可能要演奏者每次演奏前都要設一次, 因此大部份的琴都可以在關機後還保存這些設定.
但, 這琴是 1993 年出廠的, 那可是一個還沒有 flash memory 的年代, 連主機板上存音色跟程式的 ROM 都是開窗戶的 EPROM. 在那個年代, 所有需要這種關機後保存設定的設計, 都會用 NVRAM (non-volatile RAM) 來設計. NVRAM 其實就是普通的 CMOS SRAM. 這種記憶體因為結構的關係, 它在不讀寫的時候消耗功率非常低, 換句話說, 它只需要一點點的電力, 就可以在關機後仍然記得它裡面的東西. 早期主機板上用來存 BIOS 設定的記憶體其實也是一樣的東西, 因此主機板上也會有顆電池.
在那個既沒有 flash 也沒有鋰電池的年代, 能用來在關機後供電的電源就是鎳鎘電池了. 照片中藍色圓筒狀的零件就是 3-cell 的鎳鎘電池.
這種焊在主機板上的鎳鎘電池, 會利用開機的時候充電, 但因為它的容量小, 充電電流也小, 所以幾乎不太可能做 –ΔV 充電管理, 常見的設計都是用小電流浮動充電. 浮動充電不會管電池充飽了沒, 反正開機的時候就在充電, 如果電池已經飽了, 充進去的能量就會以熱的型式散發掉. 雖然充電電流很小, 不會對電池造成立即明顯的傷害, 但因為鎳鎘電池充電時內部會產生氣體, 壓力會增加, 長久過充下來一定會對電池的密封性造成傷害. 然後, 就漏液了.
採用鎳鎘電池這種設計的系統幾乎都有這樣的問題, 因此現在已經慢慢不太用鎳鎘電池當作系統的備份電源, 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性的鋰電池. 鋰電池因為能量密度高, 加上半導體製程進步, 維持 NVRAM 記住東西所需要的電流越來越小, 小小一顆鈕釦型的 CR2032 鋰電池就可以讓主機板的 BIOS 設定保存好多年還附送 real time clock, 遠超過這些電子產品的 life cycle, 所以近年來主機板上用的備份電源幾乎都換成鋰電池了. 如果真的要考慮超長壽命的產品 (保用 20 年的主機板?!), 還有另一個更好用的零件可以用來取代充電電池: 超級電容. 這零件後面我會用到.
鎳鎘電池用的電解液是高活性的氫氧化鉀, 當它漏出來後會在電路板上亂竄, 滲進所有它進得去的角落, 並且把電路板銅箔裡的銅溶掉, 變成氫氧化銅, 或其它更複雜的銅離子化合物如鹼性碳酸銅之類的. 當電路板上的銅被腐蝕掉後, 電路板就不再是電路板了.
板子拿出來後, 看到電路板右下角出現藍色結晶, 心裡就覺得不妙, 那個藍色的結晶就是氫氧化銅.
一時三刻我也沒辦法確定到底漏液的範圍有多大, 壞了哪些零件或電路, 所以我就決定把板子帶回去慢慢清.
這琴已經出廠超過 20 年, 原廠 Galanti 的母集團 Generalmusic 也已經倒了, 實在不太可能取得備品, 因此設法把手上這塊板子修好就變成修復這台琴的唯一希望. 幸好代理商手上有這台琴的 service manual, 裡面有詳細的電路圖, 這對之後的修復工作幫助非常大.
手術開始
板子帶回來後開始處理, 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電池拆了, 免得它繼續危害其它零件.
漏出來的電解液到處流竄, 讓大部份的焊點都蒙上一層厚厚的金屬氧化物, 因此我很難用烙鐵加熱焊點把電池拿下來, 最後乾脆直接把電池給剪下來.
電池拆下來後, 可以看到電解液是從電池的負極沿著接腳漏出來的, 因此首當其衝的就是負極旁邊的零件. 看到那兩顆 TO-92 包裝的電晶體腳上的藍色粉狀物沒 ? 那都是氫氧化銅, 而其中的銅離子除了來自電路板的銅箔外, 也來自零件接腳的合金. 除電晶體外, 旁邊的電阻接腳上也爬滿了氫氧化銅.
我試著用刀片去刮掉接腳上的氫氧化銅粉末, 想看看到底接腳鏽蝕得有多慘, 沒想到刀片才輕輕碰到電阻, 它就從接腳根本體接合處斷開了.
這就是電阻被電解液腐蝕後的慘狀.
很多零件, 外表看起來只有一點點被侵蝕, 但其實已經整顆爛掉了, 輕輕一碰就掉下來. 我決定先處理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
怎麼做呢 ? 全部換掉. 我看了一下, 遭電解液腐蝕的零件集中在電池附近和下方的區域, 所以我就把看起來有問題電阻統統拆掉, 換新的. 不過因為手上沒有這個尺寸的 DIP 電阻, 再加上電路板的貫孔中都塞滿的銅鏽, 很難清乾淨, 我決定用 SMD 的零件取代.
順帶一提, 這板子是百分之百的 through-hole 板子, 所有的零件都是插件的, 一顆 SMD 零件都沒有. 修理的時候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我手上只有 0603 的 SMD 電阻, 比 DIP 的電阻小很多, 所以一端焊在焊點上後, 另一端要用銀線搭到另一個焊點.
我發現我已經開始有一點點老花眼了, 0603 電阻上的字看不清不說, 連焊這樣的跳線都要在立體工作顯微鏡下操作, 才看得清楚. 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我花了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 每天做一兩個小時, 把看起來有問題的電阻都換掉, 大概換了 50 顆左右. 另外像前面提到的電晶體, 因為腐蝕嚴重, 也被我換掉. 不過原廠電路圖上用的 NPN 電晶體是 2N3904 (NPN) 跟 2N3906 (PNP), 我看了一下電路, 都是拿來當開關電晶體用, 所以我就換成手上有的 SMD 件 MMBT2222 (NPN) 和 MMBT2907 (PNP).
SOT-23 包裝的 SMD 電晶體還是比 TO-92 的 DIP 包裝要小, 不過勉強可以跨到兩隻腳, 所以只需要用銀線搭第三隻腳. 正面的焊點都被嚴重腐蝕, 有些焊點根本就整個溶掉不見了, 只剩下吃錫困難的貫孔, 所以新補的零件我都焊在背面.
至於那惹禍的鎳鎘電池, 當然不可能把它重裝回去.
我本來想效法現在的主機板, 裝個 CR2032 之類的一次鋰電上去, 但一來板子上還有原來鎳鎘電池用的浮動充電電路, 要把這部份電路改掉才能用一次電池, 不然會有爆電池的風險. 二來用一次電池的壽命大概在 10 年左右, 這台琴應該可以再用不止十年.
所以我決定換一個超級電容上去.
這是一個 1F, 也就是 1000000uF 的超級電容, 也有人叫它金電容. 這個容量在充飽電時, 大概可以保存 SRAM 的內容幾個月左右, 其實跟原來的鎳鎘電池設計差不多.
不過超級電容的形狀跟原來的電池差很多, 接腳方向也不一樣, 我只好把它黏在電路板上之後, 再用跳線把腳接到電路板上, 最後用 UV 膠封起來.
電路分析
把大部份爛掉的零件都換掉後, 我開始看電路圖.
這個系統用的 CPU 是 8032, 其實就是裡面沒有 flash 的 8051. 喔, 對, 那個年代還沒有 flash-based 的 8051, 都是 EPROM-based, 有開窗戶的那一種..
8032 的程式要存在外部個 program memory, 所以 4 個 port 裡面, port 2 要拿來當 address bus, port 0 要拿來當多工的 address/data bus, 而 port 0 上的 address 就用 ALE 這個訊號來鎖, 所以當 8032 在跑程式的時候, ALE 腳上會有跟 instruction fetch 同步的方波.
8051 的核心是 Hardvard architecture, 跟教科書上我們熟知的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不同的地方是: 8051 的 program memory 跟 data memory 是分開的兩個記憶體空間, 程式歸程式, 資料歸資料. 隨著指令和運算元的不同, 核心自己會知道該存取哪個記憶空間. Program memory 用 PSEN 訊號來選, 而 data memory 則用 RD 跟 WR 這兩個訊號來選, 一個讀一個寫.
四個 port 裡有兩 port 被 memory bus 佔掉了, 以管風琴這麼大量的 I/O 需求來說自然不夠, 所以系統裡另外加了一顆 8255 來擴充 I/O. 另外從電路圖上來看, 另外那三張 sound board 每張上面都還有兩顆自己的 CPU 去控制另外兩顆 DSP, 換句話說整個系統裡有 7 顆 CPU 跟 6 顆 DSP, 好個多核心系統. 從電路圖看起來, 整個系統是用 memory-mapped I/O 在溝通的, 主機板上的 8051 有非常複雜的 address decoder 電路, 解出非常多的 chip select 訊號給 sound board 上的零件及面板和鍵盤控制. 這些 address decoder 全部都是用 discrete logic gate 拼出來的, 所以如果要認真查的話, 應該可以把整個 I/O 的 map 畫出來. 如果再晚個幾年, 這種 address decoder 電路應該會改用小型的 programmable logic 來設計.
根據電解液流竄的範圍, 主要受損的電路有兩個部份: NVRAM 的電源和 chip-enable 控制, 以及 reset 電路.
NVRAM 要能在斷電後能靠電池供電保持記憶, 而且除此之外其它什麼事都不能做, 所以會有一個電路去判斷現在的供電來自系統電源還是電池. 如果是系統電源, 就把 NVRAM 的其中一隻 CS 腳拉起來, 讓它可以正常動作; 如果是電池供電, 就要讓這隻 CS 腳不作用, 以確保 NVRAM 在沉睡中不會因為雜訊而誤動作. 漏液的電池附近爛掉的那幾顆電晶體就是負責這件事的.
我發現, 除了零件被腐蝕外, 有一些電路板上的銅箔也完全被電解液吃掉了, 所以本來該通的地方可能都沒通. 我用電錶查了一下, NVRAM 附近這樣的電路大概有七八條, 我只好用銀線把它們統統接回去.
圖中那條綠色的 OK 線就是其中一條修補的跳線. 有些斷掉的銅箔離電池有十公分以上的距離, 由此可知電解液的滲透力有多強.
把電路補好後, 就是上電測試了. 我看了一下電源板的電路圖, 確定主機板的系統電源是 5V, 就用電源供應器送了 5V 到板子上.
我最後一次做 5V 的數位電路可能也將近 20 年前了. 2000 年我退伍開始工作的時候, 數位邏輯都已經是 3.3V 的了, 而且這幾年因為做很多高速的電路, 大部份都跟 2.5V 或 1.8V 的系統打交道, 至於大部份的 ASIC 核心, 都已經是 1.2V, 1.1V 甚至 1V 以下的供電了. 碰到這片 5V 的板子, 又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啊…
上電測試
第一次上電測試時, 發現 NVRAM 附近的電路動作都正常了, 而且 8051 的 PSEN 跟 ALE 都有訊號出來, 顯然 CPU 的核心已經開起來在跑程式了.
左邊是 8051 的 12MHz 系統時脈, 右邊是 PSEN 上的訊號.
每一個 PSEN 的脈波就是一次 instruction fetch. 從波型上看起來, PSEN 有寬有窄, 為什麼會這樣呢 ? 因為 8051 的指令並不像現在的 RISC processor 那樣所有的指令都是 single-cycle 的, 它其實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指令是 2-cycle 的, 甚至還有 4-cycle 的乘除法指令. 當核心執行到 2-cycle 的指令時, 它拿一個指令需要跑兩個 machine cycle 才能執行完一個指令, 相較於 single-cycle 指令的 PSEN, 波型看起來就比較寬.
另外我們來看一下 data bus 上的波型:
這其實看不出什麼有意義的資料啦, 但是 data bus 上有不規則的波型代表 CPU 有在讀寫記憶體.
所以, 這板子應該活起來了.
試裝上機
某日, 我帶著修好的板子到放琴的倉庫去, 打算把它裝回去試試.
這板子剛拿回來時, +5V 和 GND 之間是短路的, 但我把腐蝕的部份清乾淨後這個症狀就消失了. 但修理之前既然是短路的, 應該就會對電源造成一些傷害, 所以我就查了電源板上的保險絲, 果然 5V 那一組的保險絲是熔斷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剛開始連 LCD module 的背光都不會亮, 因為系統連 5V 都供不出來啊.
我把 5V 的保險絲換新後, 插上 CPU 板, 再依序把音源板裝回去, 開機.
LCD 的背光亮了. 面板上的音栓指示燈隨機亮了一些. 但琴還是沒有反應.
這下我傻了, 我擔心的不是 CPU board 沒修好, 而是有其它更複雜的地方也壞了.
我仔細檢示了三張 sound board, 板子看起來乾乾淨淨, 沒什麼可見的問題. 另一張 mixer board 上面只有 op amp 跟 cross bar, 全部都是類比電路, 所以就算它出問題應該也不會讓整台琴開不起來.
我用示波器看了一下 CPU board 上各點的重要波型: clock 有, CPU 的 bus 也有在跑, 對鍵盤控制板的讀寫訊號也有在動作, 整個看起來 CPU 是有在跑的啊, 為什麼琴就是沒反應呢 ?
我懷疑跟 reset timing 有關, 畢竟 reset 電路也在受漏液影響的範圍內. 我想到一個方法: 在供電的狀態下 reset CPU 試試.
所以我從 CPU board 上焊了兩條線出來, 然後在開著電的狀況下去 reset CPU.
Bingo!
LCD 顯示開機訊息, 整台琴活過來了!
面板上那個 “4” 是 crescendo pedal 的位置指示. 我按下 great 鍵盤的天字第一號音栓 Prinzipal 8’, 燈亮了, 然後我彈出了第一個音. 它活過來了. (後來我想起來, cresendo pedal 不是在最低位置的話, 直接按鍵盤就應該有聲音了…)
我很快地試了一下大部份的音栓, 音色跟混音比例都正常, 因此看起來 sound board 跟 mixer board 沒有什麼問題.
但開機無法 reset 的謎團依舊未解. 我總不能留一個 reset 開關在外面, 每次開完機還要去按一下 reset 才能彈琴吧 ?
所以我又把板子拆下來, 帶回去分析.
RESET 的奧秘
其實這琴的 system reset 設計非常簡單. 電源板上除了 5V 之外, 還有另一個 R-C delay 電路會產生 POWER OK 訊號, 這個訊號送到 CPU board 上之後, 再經過一個 D-FF 的 delay 電路, 產生系統所需的 RESET 訊號. 這個訊號經過兩個 buffer 之後分成兩路, 一路給 8051, 另一路則透過主機板走到其它板子上, 去 reset 其它的零件. 那個 delay 電路用的 D-FF 還是 74HC74 呢, 又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啊…
因為我沒辦法把電源板拆回來, 所以沒辦法送 POWER OK 訊號. 我只能從電路圖上的 R-C delay 電路猜測它大概的時間, 然後用 programmble power 模擬它的 timing, 看看 reset 電路有沒有正常動作.
從示波器上看起來, D-FF 的 delay 電路也工作得很好. 開機時, system reset 是維持在低電位的, 從 POWER OK 起來後, 大概 600ms 之後, system reset 就會開始拉高, 然後再經過各自的 buffer 去 reset CPU 跟其它週邊.
到目前為止都還正常, 所以我就繼續往後追, 看看經過 buffer 之後有沒有其它問題. Buffer 是 74HC14, 它其實是 Schmitt trigger 版的 74HC04, 所以它的輸出是反相的. 當 system reset 從低變高的時候, 它的輸出會從高變低. 8051 的 RST 腳是高電位動作, 所以開機時它應該會被 reset 電路拉在 high, 直到 reset 電路放開後, 它就降到 low, 完成 reset 的動作, 開始從 0000h 跑程式.
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像: peripheral reset 的動作很正常, 高就是高, 低就是低, 但 8051 的 reset 這邊, logic high 的位準只有大概 2V 左右.
跟據 8051 的規格, RESET 腳的 VIH 最少要是 VCC 的 70%, 差不多是 3.5V, 所以 2V 左右的電壓是沒辦法讓 CPU 進入 reset 狀態的. 換句話說, 8051 可能從送電後就開始跑程式, 並沒有真正完成 power-on reset, 也因當 CPU board 插到系統上時, 雖然 CPU 有在跑程式, 但它可能根本在亂跑, 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所以整台琴看起來就像沒有開起來一樣.
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 logic level 呢 ? 我用電錶量了一下 RESET 腳的對地阻抗, 乖乖不得了, 只有 300ohm 左右. 以一個 CMOS 輸入腳來說, 這一定有問題. 我先把 CPU reset 的 output buffer 腳給切了, 讓整條線路上只有 8051 的 RESET 腳,再量一次, 還是 300ohm.
這時我心又涼了半截: 看來 8051 RESET 腳上的 clamping diode 有壞, 但還沒有全壞. 這通常是 EOS (electric over-stress) 造成的 clamping diode 燒毀, 不過這次可能只燒了半毀, 所以對地的 clamping diode 在逆偏壓時仍然有 300ohm 左右的阻抗.
但我想起來, 我在整機測試的時候, 仍然可以用外部的開關把 RESET 腳拉到 high 再拉回 low 啊 ? 那時我是把一個 SPDT 的開關直接接到 RESET 腳上, 再把兩端各自接到 VCC 跟 GND. 這代表如果驅動能力夠大的話, 我還是可以把 RESET 腳拉到 high, 讓 8051 完成 reset.
但如果我直接用一個很強的 driver 去驅動 RESET 腳, 會有多大的電流流進 8051 的 die 呢? 會不會有可能把 die 給燒了呢 ?
我決定從電源來看一下. 左邊是沒有 reset 的狀態, 5V 的耗電是 176mA. 當我把 REET 腳接到 VCC 後, 5V 的耗電暴增到 309mA 左右. 換句話說, 有差不多 130mA 的電流因為把 RESET 腳拉起來而流進 8051 裡. 這差不多是 0.6W 的功耗, 相當可觀.
我拿出紅外線熱像儀來看溫度的分佈:
可以看到, 很明顯地在 RESET 腳拉起來的時候, 8051 的 die 溫度明顯上升. 照講一般 ASIC 在 reset state 時, 因為電路都沒在動作, 溫度應該是很低的, 這可以從旁邊的 8255 和其它的 IC 都沒有出現熱點而得知, 唯獨 8051 在 reset 時會熱起來.
我本來有個衝動想要把 8051 解焊起來換顆新的, 畢竟這 IC 還買得到. 但是這板子銅箔跟焊點的狀況都不太好, 而且這又是顆 40 隻腳的 DIP 零件, 就算我手上有整組 JBC 的無敵 rework station, 我也沒把握在拆焊這麼大顆 DIP 零件時不會再去傷到板子上其它東西.
後來我又想到, 反正 RESET 腳維持在 high 的時間只有開機時 POWER OK 還沒起來的那一小段時間, 換句話說 8051 其實只有每次開機的幾百 ms 需要承受這種作用在 RESET 腳上 clamping diode 的大電流. 既然這樣, 我乾脆就做個強一點的 driver 去硬拉 RESET pin 就好了.
我想到一個最簡單的辦法: 直接把 74HC14 的輸出切開來, 然後騎一顆 2N2222 NPN 電晶體在上面當作 current driver 來用. 74HC14 的輸出能力可以輕易地讓 2N2222 飽合, 扣掉它的 CE 飽合電壓, 要把 RESET 腳拉到 3.5V 以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電路做好後, 我再反覆地用模擬的 POWER OK 訊號測試 8051 的 reset 功能, 這次就完全正常了: POWER OK 沒起來時, 8051 是被 hold 在 reset 狀態下的.
完工
最後, 我帶著再度改好的 CPU board 來到倉庫, 把它裝上去, 開機.
琴開起來了!
打完收工!
等等, LCD module 上顯示了 “Connection error!”, 但琴有開起來, 大部份的音栓也都能正常工作呀 ? 我想到, 會不是會是因為腳鍵盤沒裝, 它偵測不到腳鍵盤, 所以才顯示這個 message ? 不過上次強迫 reset 主機板時並沒有看到這個 message.
我把腳鍵盤抬過來裝上, 再把線接上, 重新開機.
好了! 錯誤訊息消失了!
我把所有的音栓都掃了一遍, 確定所有的音色都正常.
每個音栓控制鍵裡面都有一個 12V 的小燈泡, 用來指示音栓的狀態. 雖然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那種用電磁鐵驅動, 會凸出來凹下去的音栓拉桿, 不過這種設計其實也不錯, 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現在開了哪些音色.
但這種 12V 小燈泡的壽命其實很短, 大概一兩千小時吧, 所以這台琴上比較常用的音色, 它控制鍵裡的燈泡都已經燒光光不會亮了. 要修就一次修到好, 所以我跟代理商要了燈泡的備品, 一個一個把不會亮的燈泡換掉. 它用的燈泡是那種 31mm 管狀燈泡, 常用在汽車的室內燈, 看起來很像保險絲, 代理商手上有一大包但他們一直都不知道那是燈泡, 而以為它是保險絲…
最後, 既然連腳鍵盤都裝上了, 就來彈一下吧. 好久沒彈了, 好興奮啊~
雖然沒有穿風琴鞋, 簡單的東西還是可以彈的. Pachelbel 的 D 小調夏康舞曲, 腳鍵盤從頭到尾只有五個音循環, 用一隻腳都能彈. 這是我超愛的一首曲子~
你太了不起了。竟然有辦法用手把SMD放上去。我雖有個rework station,但經過一兩次就覺得太瘋狂了。原來熱像儀還有這樣用途。受教了。
Bravo, bravissimo! I envy you.
鳥爸太強了~讓一台老琴復活了~~~這技術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