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渡日月潭之實戰篇
看到水面上那條紅色的人龍了了沒 ? 那就是眾多泳渡日月潭的泳士們排出來的水道. 今年有兩萬七千多人報名參加, 大會發的泳帽是螢光粉紅色的, 遠看那擠滿人的水道就是長這樣.
從頭說起
我們的下水時間是排在第四梯次: 十點半下水. 因此我們可以悠閒地在民宿吃完早餐, 再想辦法擠進會場報到.
我們大概九點左右離開位於水里市區的民宿. 出發前還在民宿的大廳合影:
連我在內, 要下水的總共七的人, 旁邊的 Chinook 是來插花的. 另外特別介紹本隊這次的三隻吉祥物: 海豚, 烏龜, 和龍蝦. 我看了別人曾經參加過的網誌記錄, 有人提到要在茫茫湖面中尋找自己的隊友,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汽球, 因此出發前我就請 James 去買汽球, 還特別交待要買鋁箔氣球, 以免還沒開始游就漏光了. 於是 James 就去精心挑選了這三隻吉祥物, 做為本隊敵我識別之用.
我們開車沿著台 21 線往環潭公路方向走, 沒多遠就開始塞車, 而且塞得動彈不得. 路旁早就停滿了車, 而且不斷有人拎著泳具穿著拖鞋往日月潭方向徒步前進, 我想是該用走的時候了. 於是就把車停在路邊, 也開始下車步行. 我們下車的地方離環潭公路的起點還有將近三公里, 在這烈日下走在光禿禿的柏油路上實在不是什麼很愉快的事.
沿途經過了一個站有憲兵的管制哨, 我隨口問了一下有沒有傳說中的接駁車可以坐, 沒想到得來全不費工夫, 接駁車就停在管制哨的對面馬路上, 而且接駁車不走台 21 線進去, 不用跟大夥一起塞車. 連忙把大家叫回來, 一起上接駁車. 這件事告訴我們: 路長在嘴上, 不要傻傻的用腳走到日月潭.
接駁車下車的地點就在環潭公路的起點, 到了現場才知道真是萬頭鑽動, 已經到了第四梯次了人還這麼多. 環潭公路今天實施單向管制, 逆時鐘方向的車道是封閉的. 為什麼要封閉呢 ? 看這個人潮就知道了:
這是是小小小小的一部份, 只要是有戴紅色泳帽的都是要下水的.
主辦單位規定報名必需以隊為單位, 而報名時需要有隊名, 因此 James 就取了一個很沒創意的隊名:
在這個地球上知道 SIMT 是什麼的人, 應該不會超過百人, 而且也不會再增加了.
起點
跟著人龍緩慢地移動, 終於到了下水的朝霧碼頭. 本來聽說因為怕有人落單失蹤了沒人知道, 所以才要求報名時要以整隊為單位報名, 而且下水時會嚴格查核各隊的人數. 但沒想到真到了下水的地方, 所謂 “領取下水編號” 也不過是告訴你一個號碼而已, 既沒點人頭也沒看身份, 而且下水時也沒有真的照編號來, 根本就是到了就直接往水裡跳.
我們在朝霧碼頭旁邊的空地上拉了拉身體, 暖暖身, 照了一些照片, 上了廁所, 就下水了.
這就是下水的地方. 朝霧碼頭下水的地方是個階梯, 大概有四五階, 但入水後離岸兩公尺就採不到底了.
由於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游這種踩不到底的開放水域, 大會不斷地廣播, 請大家剛下水的時候要抱著魚雷浮標, 緩慢前進, 等到適應了水溫和深度後, 再放開浮標來游. 照辦.
才剛開始游, 第一件料想不到的事就發生了: 汽球一碰水, 完全飛不起來了. 不管是海豚烏龜還是龍蝦, 統統只能飄在水面上, 完全無法昇空. 我們猜想應該是因為綁氣球的繩子會吸水, 它濕了之後重量大增, 超過汽球的浮力, 於是這三隻水產就變成名符其實的水產, 只能一路在水面上漂過去了.
開始游吧
第一游這種開放水域, 其實還蠻緊張的, 尤其是那種腳踩不到底的感覺是我沒辦法在大部份的游泳池體驗到的. 不過魚雷浮標的浮力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只要把它抱在胸前, 就可以輕鬆漂在水面上, 還可以踢水前進.
我的魚雷浮標上綁了一個小包包, 裡面有個防水盒, 裝了眼鏡, 氣喘藥, 零錢. 防震防水防泥巴的 Nokia 則沒有裝在防水盒裡, 直接放在不防水的小包包裡. 另外下水前穿的藍白拖也串在浮標上, 以便上岸後有鞋可以穿. W120 數位相機則放在防水袋中, 掛在胸前. 以下看到泳渡途中的照片, 大部份都是用它拍的. 不過大概游過三分之二後, 防水戴就進水了, 然後 W120 就滅了.
不知道是因為深度的關係還是有其它原因, 日月潭的潭水真的很藍, 那種顏色和平常在大湖公園看到那種灰灰綠綠的湖水完全不同. 照片照起來就是這個樣子, 不用遠看, 它就是很漂亮的藍色.
這是背著海豚的 Ted. 海豚也不會飄了.
其實在大太陽底下, 數位相機的 LCD 根本看不見. 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現在到底拍到了什麼東西, 只能幾近盲拍般地構圖.
下了水後才知道, 前輩們說要在潭面上維持方向很難是真的. 這張大概就是我在游的時候眼睛的視野, 如果不是看著大家都往同一個方向游, 鬼才知道終點在哪裡. 但是跟著大家游有時候也會出事, 我游到一半之後就因此發生了小小的慘劇.
這張不是終點的方向, 而是面向起點. 因為我和 James 發現, 倒著游其實蠻輕鬆的, 因此就嘗試把身體翻過來肚子朝上, 再把魚雷浮標抱在胸前, 腳踢蛙式前進 (或是倒退?). 這個姿勢也很適合一邊遊一邊照相, 但最大的缺點是維持方向不易, 而且有可能撞到別人.
只有五百公尺
剛開始游的時候, 大家都很 high. 一邊玩水一邊照相還一邊聊天. 游著游著, 大家就開始比較認真了. 我放開浮標開始用正常的泳姿前進, 也試著加快速度. 當我覺得離開起點已經有一點距離時, 看到這個巨大的空飄氣球出現在眼前:
“你游了 500m”. 我們大家看到這個汽球時, 心都涼了一半. 本來以為大概已經游了有一半左右, 沒想到居然才 500 公尺, 那不就表示還有將近六分之一的距離要游嗎 ? 不能再混, 要認真前進了.
下水前我們曾經約好, 要在第 10 號浮台集合, 但游著游著, 當我看到浮台的編號時已經是第 17 號了. 此時只有 Steven 和 James 在我附近, 我們嘗試想要向浮台靠近去集合, 不過最後還是決定繼續游, 沒有上浮台. 這個扶台是在水道的右邊.
離開浮台後, 我拿出手機, 打了通電話給 Guava, 告訴她我們大概游了快一半, 但事後證明這個估計完全是錯的, 我打電話時頂多只游了三分之一, 甚至更少.
我必須承認, 游到一半在水面上拿出手機撥號講電話實在是很眩又吸引目光的事 (小董, 謝啦!) 當我拿出手機時還沒什麼人注意到, 但是當我撥完號開始講話時, 第一聲 “喂!”就嚇到旁邊不少人, 而且我還一邊踢水前進一邊用手拿著講電話. 不過少了手的划水, 前進速度就慢了許多, 我馬上被 James 和 Ted 甩在後面, 我一邊講電話, 一邊看著藍色的海豚離我越來越遠, 然後就被海放了.
於是我趕快講完電話, 把手機放回袋子裡, 開始努力前進, 但此時後方來了一團大軍, 大量的人潮不斷從我身旁超越, 一時之間我完全看不到隊友在哪裡. 就這樣, 我和他們失散了.
迷航
雖然潭面上到處都是人, 但是少了一起出發可以講話的隊友, 還是有點寂寞. 我嘗試了幾次往水道的不同方向尋找, 都找不到海豚和烏龜的蹤影, 至於龍蝦, 在老王和我最後一次碰面時, 他的龍蝦已經不見了.
而更糟的是, 我發現數位相機的防水袋裡有水氣凝結, oh my god, 防水袋進水了. 這時拍下來的照片已經變成這個樣子:
再過不久, 相機就完全不聽使喚了, 連鏡頭都縮不回去了. 而且此時防水袋裡已經不只是水氣, 我已經看到裡面有水在流動…
既然跟隊友們失散了, 我就決定慢慢游, 用自己的速度往終點前進. 我跟著剛剛講電話時超越我的那一大群人, 一起往終點前進.
事後證明: 跟著人群游不見得是最正確的決定, 群眾是盲目的.
我跟著這群人游了很長一段距離, 覺得有點累, 想要找個浮台上去休息一下, 卻發現剛剛似乎都沒經過浮台, 而且此時離我最近的浮台也在數百公尺之外. 浮台不是應該在水道的兩側嗎 ? 我怎麼會離浮台這麼遠… 此時身邊有一大群康橋中學小朋友經過, 我就隨口問了一下:
“請問水道在哪 ?”
“不知道, 我們好像在水道外面…”
“…………”
果然沒多久, 就有紅十字會的人開著救生艇過來吹哨, 要把我們趕回水道裡面. 這時我才知道, 我跟着這一大群人已經離開水道很遠, 至少有個百來公尺以上.
看看手錶, 十二點半, 離我下水已經兩個小時了. 看不到浮台, 也不知道自己游了多遠. 下次應該要帶 GPS 來的. 我又隨口問了一下康橋的小朋友:
“請問你們是幾點下水的呢 ?”
“喔, 我們是十一點半下水的. 那大哥你是幾點下水的呀 ?”
“…… (小聲說) 十點半…”
我居然跟比我晚一個小時下水的小朋友們游在一起, 真是太丟臉了. Jimy 他們搞不好已經到終點了. 不行, 不能再混了, 我要認真游, 努力朝終點前進.
於是, 我在身旁人比較少的時候, 放掉浮標, 用蛙式前進. 當趕上人多的集團時, 就抱著浮標交替用蛙式跟倒蛙式前進, 終於遠遠地看到終點的黃色拱門出現在前方. 參加泳渡的人真的很多, 即使已經分了四五個梯次下水, 不管游到哪裡, 身邊仍然滿滿的都是人, 想要認真好好地放開浮標游並不容易. 游蛙式還好, 每次換氣時可以抬起頭來眼觀四面, 至少不會撞到人, 但頭潛下去前進時, 就難保不會被前方的蛙腳踹到. 游自由式更是驚險, 水裡處處可見橫衝直撞的自由式泳者撞在一起, 再不然就是游不到兩口氣就得停下來.
另外一件下水前料想不到的事, 就是潭中央的湧浪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得多. 一方面應該是因為有風, 但主要的來源還是水道旁來回穿縮的快艇激起的船尾浪. 因為潭水很深, 浪不會破, 就一路在水道中間打來打去. 高一點的浪可以超過一公尺, 有點在月眉玩大海嘯的感覺. 此時我就覺得我戴浮潛用的面鏡而非蛙鏡下水, 真是個正確的決應. 一路上我的鼻子被面鏡的鼻罩保護得好好的, 不管浪再高, 鼻子一滴水都沒進.
但是戴著有鼻罩的面鏡, 看起來像孫小毛…
事故
就在我往終點前進的路上, 突然不遠處傳來一陣騷動. 幾艘救生艇從水道外側一邊吹著哨子, 一邊趕人, 並直接切入水道中間. 船上的人不斷地大喊: “請讓一讓, 請讓一讓, 我們處理一下事故.”
通常救生艇都在水道的外側來回巡邏, 頂多就是靠到浮台上將體力不濟的泳者接走, 不會開到水道中間來. 如果他們這麼急著開進水道中間, 一定發生了什麼重大的意外.
事後聽說有位馬來西亞籍的工程師失蹤, 而 Steven 他們有聽到水道中有人在喊有人沉下去. 和他們比對從不同角度看到和聽到的經驗, 猜想這陣慌亂應該就是在處理這件事故.
一直到我們游完離開日月潭, 潭面上仍然有救生艇在來回搜索. 不過很不幸的是, 事發幾天之後, 這位先生的遺體就浮上水面, 確定溺斃.
朝終點前進
因為沒有和隊友們游在一起, 自己一個人游還蠻無聊的. 有時候我會輕鬆抱著浮標, 用仰漂的方式浮在水上, 享受一下寧靜的藍天白雲.
在游永池裡練習時, 我發現游蛙式時划水的速度和前進的速度並非成正比, 有時候很努力的划只比輕鬆划快一點點, 因此我一路上都提醒自己用最輕鬆的步調前進, 以免在還沒到達鐘點前就體力耗盡.
離終點前五百公尺和一千公尺各有一個大汽球, 告訴你終點快到了, 我游過第一個五百公尺時花了 20 分鐘, 旦游過第二個五百公尺時卻花了 27 分鐘, 到後來前進的速度真的有變慢. 在潭面上游泳最糟糕的就是無法精確地知道自己前進的速度, 潭面上不像游泳池裡有池底的瓷磚可以看, 你也不知道身邊的人到底游多快, 一切的速度都只是相對的.
接近終點時, 突然下起了一陣大雨. 在雨中游泳其實是件蠻過癮的事, 平常還不見得有這種機會. 但最絕的是, 居然有個阿伯掏出了一把雨傘, 撐著傘游…
現在我也想不起來最後的一段航程還發生了什麼事, 只記的就是不斷地划水, 划水, 和划水. 並不會覺得特別累, 但是心裡總是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在前進.
上岸
游到終點時, 上岸其實是另外一件很精采的事. 終點的黃色拱門比水道窄得多, 因此大家都會往拱門內擠, 旁邊還有更多迷路的, 游在水道外面接近終點的人被從終點旁的岸邊往終點趕, 所以接近終點的水道一整個就是混亂.
而且在水裡泡了兩個多小時, 身體已經習慣了水中的浮力, 突然離水真的會站不住. 因此大會在終點的伊達邵碼頭階梯上安排了大量的救生員, 專門扶著泳者上岸. 很多人即使靠著兩三個救生員扶著, 腳步剛踏上階梯時還是走得琅琅嗆嗆.
我才一上岸, James 等人就看到我了, 看來他們已經等了我一段時間. 我拿出手機打電話給老婆, 她和鄉長仍未和 James 他們取得聯絡, 經過一番折騰, 大夥才聚在一起.
藍色海豚在上岸前就爆了, 而老王的龍蝦據 Guava 和鄉長所述, 在一位比基尼辣妹手上, 只有 Steven 牽的烏龜一路安好抵答終點. 我們一度懷疑老王是為了搭訕所以把龍蝦送給辣妹的, 而非掉在路上. Guava 和鄉長在終點線只注意我們所帶的汽球, 卻沒想到汽球掉的掉爆的爆, 因此直到最後我都上岸了, 仍然沒看到我們.
總之, 我就這樣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長泳. 看起來有沒有從 XL 變成 L 呀 ?
最後那個問句應該是多餘的…XD
學長,帥!
我開始敬佩這些老同事了
适才在搜索“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的時候,偶然的來到了這裡。博主的部落格記錄得很精心。
我是一個生活在大陸北方城市的人,一直沒有機會學會游泳。看到文中粘貼的那些圖片,讓人充滿著欣羡~
問好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