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阻與暫存器的教訓
最近, 本公司在與世界知名面板廠合作的過程中, 鬧了個不小的笑話, 而這笑話竟來自於我們猜都猜不到的語言隔閡.
電阻, 英文叫做 resistor; 暫存器, 英文叫做 register. 這兩個詞在中文完全不一樣, 在英文有些相近, 不過因為 resistor 的重音在第二音節, 而 register 的重音在第一音節, 所以念起來其實差很多, 沒那麼容易搞混. 但是對日本人來說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日本人愛用片假名將外來語納編為自己語言的詞彙, 世界上的民族大概無人能出其右. 通常在我們的認知裡, 會將外來的語彙轉化為本國的語言, 通常是因為在本國語言中原來不存在這個詞彙或是概念, 因此就用與外來語彙關聯的方式 (通常是語音) 創造出新的詞彙.
中文裡其實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像 “布丁”, “吐司”, “漢堡” 這種東西, 本來是不存在於中國社會的, 至少在白話文運動剛開始時是這樣的, 所以布丁跟 “布” 或是 “丁” 一點關係也沒有, 它純粹是 pudding 的音譯, 只是它被用了幾十年, 而且大量出現在生活中, 所以已經不像 “歇斯底里”這種語彙那麼有外來的味道. 普通話因為需要寫下來, 所以這些從語音來的外來語會有代表它聲音的字, 而且是大家已經習慣的字, 就像你會寫 “吐司”, 不會寫 “土斯”, 而 “土司” 則有它本來的意思, 跟食物無關.
除了普通話, 台語中也有大量的外來語, 不過大部份來自日文, 這是殖民地文化的痕跡, 不過台語的書寫一直有漢字和拼音之分, 我不是很了解台語的漢字書寫方式, 不知道用漢字寫台語的人遇到 “歐兜拜” 要怎麼寫.
相較於中文裡用現有的字音去拼出外來語, 日文用了另一個方式: 使用片假名書寫外來語, 讓你清楚地知道這個語彙就是外來的, 但很不幸的是, 因為日本人只會發 a e i o u 五個母音, 又不會分 f 跟 h, 也搞不清 l 跟 r, 所以在跟外國語言借語音時, 常常會有很多個英文字對應到同一個片假名拼音的現像.
很常見的一個字, “バス”, 常出現在飯店的介紹上, 其實是 bath 這個英文字. 但同樣的, bus 這個英文字對應到日文, 他們也寫成バス. 所以當飯店告訴你客房內有バス時, 是告訴你浴室在裡面, 而不是房間裡有公車. 其實還有第三個英文字: bass, 也會寫成 バス.
問題是, 也許 bus 這個字傳到日本時, 日本還沒有公車的這種概念, 所以要創造一個新的字來代表它, 但我就不相信日本人以前沒有浴室, 莫名其妙搞個 “バス” 幹嘛. 其實是有的, 在日文裡, “浴場”, “浴室”, “風呂”都是洗澡的地方, 而且我寧可相信現在台灣人講的 “浴室”是日文漢字在殖民時期逆輸入的結果, 因為祖國同胞講的是 “洗澡間”.
愛用外來語嘛, 總是會用出問題的.
回到電阻跟暫存器的故事. 很不幸地, resistor 跟 register 這兩個字, 用日文的片假名寫起來, 都是 “レジスター”, 唸起來像 “雷機斯塔~”, 而當日本人在講英文的時候, 除非他的英文真的很好, 否則多半都會受到已經日語化的外來語發音影響. 所以, 某日, 我們在討論某個晶片上的重要功能該用外部電阻設定, 還是用暫存器寫入設定時, resistor 跟 register 這兩個字夾雜著“雷機斯塔~”不斷出現在討論中.
當他說 “This function can be set by 雷機斯塔~”, 我根本搞不懂他到底是說 by resistor, 還是 by register. 而當我說 “Ok, let’s set it by register” 時, 他也同意了, 他可能就在筆記本上寫下 “レジスターで設定”. 然後過了一個星期後, 他再看到筆記本時, 他還是不知道レジスター到底是 resistor 還是 register, 更不知道這個功能到底是要用暫存器寫入的方法設定, 還是用外部電阻設定. 他想想, 也許是 resistor 吧. 慘劇就這麼發生了.
其實 resistor, 或者電阻, 在日文是有漢字的語彙的, 年紀比較大的工程師會用 “抵抗”(ていこう) 這個詞, 而不會用 “雷機斯塔~”. 但日本的年輕人真的比較不喜歡寫漢字, 能用片假名就用片假名, 搞得英文發音爛糟糟不說, 連日文的語意都弄混, 就真的很讓人受不了了.
經過這次教訓, 以後當日本人跟我講 “雷機斯塔~” 的時候, 我一定會再三跟他確認, 到底是電阻還是暫存器呀?
很有趣的經驗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