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 5D Mark II 的那個夜晚
別緊張, 別緊張, 我沒敗下去, 我只跟它短暫相處了短短一個晚上.
老爸花了一千多塊, 去租了 5D Mark II 來玩, 租期一天, 我也有玩到. 因為時間不長, 所以我把測試的重點放在我想知道的部份: Full HD 的動畫拍攝. 一來, 我想知道這個被 Nikon 硬逼出來的功能到底怎麼樣; 二來, 我也想試試用 EF 鏡頭拍影片是什麼感覺. 這在幾年前, 口袋沒有個一兩百萬是玩不到的.
Live View
Live View 的功能其實我在子晨的 40D 上就已經看過, 也試過用 USB 接電腦直接在電腦上用一比一的解析度看 Live View 傳回來的畫面, 所以並沒有太大的驚奇. 不過 5D Mark II 的 LCD 長大成 3 吋, 解析度也大幅提高, 對 Live View 的爽度有很大的幫助. 最重要的是, Canon 終於想通了, 在 LCD 外面加上抗反射塗層, 顯著降低光面 LCD 的反光. 我在這裡一定要再強調一次: 光面 LCD 其實沒什麼不好, 只要它的鍍膜好好做, 做到可以消除大部份的表面全反射光時, LCD 所呈現出來的色彩飽合度和暗部階調其實會比霧面 LCD 要好得多, 只是大部份趕流行做鏡面 LCD 的廠商只學到了皮毛沒學到內涵, 搞得鏡面 LCD 真的跟鏡子一樣, 畫面看起來當然慘不忍睹. HP miniNote 就是最好的例子.
觀景窗左邊那個按鈕就是 Live 的啟動鍵, 按下去後反光鏡會先彈起來, 經過一點點時間的 delay, LCD 上就看得到影像了. 此時如果按下轉盤中的 SET 鍵, 就可以開始錄影.
很難操作的錄影鍵
我不知道 Canon 在想什麼, 怎麼會決定用 SET 鍵當做錄影啟動鍵. 這個鍵的位置雖然很就手, 但是卻不在穩定拿取機身時可以操作的按鈕之列.
像 5D 這種中型的 DSLR 機身, 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重量, 再加上裝設的鏡頭可能很大支, 所以在拿取機身時有一定的模式. 通常右手握住機身握把時, 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會扣住握把, 大姆指扣住機背的蒙皮, 從兩個方向對握牢牢抓住機身. 這是單手抓取機身的重要訣竅, 而唯一沒被用掉的食指當然就用來按快門啦.
除了快門外, 這麼複雜的機身當然也有很多需要調整的功能. 右手的食指除了按快門, 還可以按到好幾個用來設定曝光補償, 白平衡, ISO, 對焦模式等功能的按鍵, 而這幾個鍵需要搭配轉盤來使用. 5D 有兩個轉盤: 位在機背的姆指轉盤, 和位在快門鍵附近的食指轉盤. 其中食指轉盤可以單手操作, 但代價是要移動手指: 先用食指按了功能設定鍵後, 再移動食指到轉盤上改變設定值. 而機背的姆指轉盤則需要另一隻手的幫助. 通常我們在拿相機時, 如果是在準備拍攝的狀態下, 左手會捧住鏡頭, 讓機身的重心落在左手上, 此時右手就可以不必扣住握把. 只有在這種狀況下, 右手的姆指才能空出來操作轉盤. 如果你想嘗試用單手拿相機時操作機背轉盤, 請在有軟墊的地方試, 有很高的機率機身會脫離你的手掌往地球飛去.
也就是說, 如果要按 SET 鍵開始錄影, 機身的重心就一定要移到左手上. 這有什麼問題嗎 ? 呃… 如果它的自動對焦做得很好的話, 也許沒什麼問題. 不過…
無敵爛的 Live View 自動對焦
5D Mark II 的 Live 有自動對焦, 啟動的按鍵在機背右上角那三個按鈕的左邊那一顆. 因為進入 Live View 模式後反光鏡是翻起來的, 所以 Canon 引以為傲的對焦 sensor 就收不到光了. (對焦 sensor 位於反光鏡下, 利用的的是反光鏡半反射塗層的光路. 光線到達反光鏡時, 一路全反射往上, 到達五稜鏡成像; 另一路透過反光鏡表面, 再反射往下, 到達對焦 sensor.) 所以在 Live View 模式下, 僅能用 CMOS sensor 收到的影像做計算來進行自動對焦. 這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消費型數位相機都這麼做, 它們也沒有獨立的對焦 sensor.
但是, 我不知道 Canon 到底在搞什麼,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對焦功能可以寫得這麼爛. 我試了 EF 70-300mm F/4.5-5.6 DO IS 跟 EF 50mm F/1.4 這兩隻景深很淺的鏡頭, 每次按下 AF-ON 鍵時, 對焦系統就開始 hunting, 怎麼樣也停不下來. EF 24-105mm F/4L 稍好一點, 有一半的機會可以鎖焦, 但仍然沒辦法每次都對到.
錄影時沒辦法自動對焦會怎樣 ? 只能用手動啦. 天啊, 自從大三時換用 EOS 100QD 後, 我還沒轉過 EF 鏡頭的對焦環咧, 手感真是一整個不習慣. 而且, 前面提過, 要操作機背按鍵時, 機身的重心要移到左手扶鏡頭的地方; 但要操作手動對焦環時, 重心又不能全部放在左手, 必需要稍微移一點到右手去.
更慘的是, 絕大多數的 EF 鏡頭, 變焦都是用轉的, 而且在變焦的過程當中焦點會跑. 左手只有一隻, 怎麼可能同時操作變焦環和對焦環呢 ? (啊, 我想到一個好理由買 EF 28-300mm F/3.5-5.6L 了, 那隻的變焦是推拉的…)
以上種種的因素加起來, 拍攝影片就在機身的不斷晃動中渡過. 開啟 Live VIew 後, 把重心移到左手, 按一下 SET 鍵開始錄影. 為了要對焦, 把重心移到右手, 此時震動一下, 然後開始用左手轉對焦環. 為了要變焦, 左手從對焦環移到變焦環上, 再晃一下. 因為變焦後焦點跑掉了, 又要移回來轉對焦環, 再抖一下. 最後要停止錄影之前, 為了要按 SET 鍵, 再把重心移回左手, 空出右手姆指來按 SET 鍵. 天啊, 怎麼會有這麼難用的人機介面!
動畫的樂趣
抱怨完了, 該講點正面的. 用 EF 鏡頭來拍動畫, 真的是件非常, 非常, 非常有趣的事. 我試了 EF 24-105mm, 50mm, 70-300mm, 100mm Macro, 跟 SIGMA 的 15mm 魚眼. 剛開始用變焦鏡時, 只要一動變焦環就手忙腳亂, 後來乾脆放棄, 用 EF 50mm F/1.4 拍就好.
EF 50mm F/1.4 是有名的淺景深大光圈鏡頭, 也有一定奶油品質的焦外成像, 因此拿來拍影片有種極為獨特的味道, 大概只有電影的攝影機才能與之比擬吧. 那種淺景深所造出來的立體感, 不是一般的 DV 比得上的, 再加上 5D Mark II 這片新的 CMOS sensor 因為 micro lens 重新設計, 讓 fill factor 更高, 在 pixel size 縮小之際並沒有損失多少量子效率, 所以 5D Mark II 拍出來的影片暗部細節極佳, 中到暗部的雜訊極低. 這點是 Sony 的 AVCHD Handycam 完全不能比的. SR7 在拍設低照度的場景時, 會使用大量的 2D/3D noise reduction, 所以高雜訊部位的細節都會因為 noise reduction 而消失, 還會看到像油畫般的抹除效果. 但在 5D Mark II 上, 同樣照度的場景下, 完全看不到這個現像.
不過, 也許是 1920 * 1080 的 AVCHD 壓縮計算量實在是太大了, 5D Mark II 在拍攝動態比較大的影片時, 掉格或是 frame blending 的現像非常嚴重. 也許受限於它裡面的 memory 大小, 也許受限於壓縮演算法的設計或是晶片實作, 感覺上 5D Mark II 在進行 AVCHD 壓縮計算時, GOP 的選取並沒有最佳化, 所以編碼的效率不是很好, 特別是對高動態的畫面.
我試了這麼多隻鏡頭, 最有趣的還是 SIGMA 15mm Fisheye 這隻魚眼. 其它鏡頭的焦段或是光圈大小也許還會出現在其它專業的攝影機上, 但誰看過 HDCAM 或 XDCAM 上有魚眼鏡頭的 ? 而且, 剛好魚眼的景深非常的深, 讓自動對焦難以操作的問題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用魚眼拍大頭真的很有趣!
令人驚豔的影像品質
很多人都知道, 5D 的高 ISO 低雜訊表現極佳, 來自於它的 pixel size 高達 8.2um * 8.2um. 越大的 pixel size 有越大的 full well capacity 跟更好的動態範圍與量子利用率. 但 5D Mark II 將畫素數提高了將近一倍, 相對地 pixel size 就要跟著縮小, 它有辦法維持像 5D 一樣的表現嗎 ?
我只能說, Canon 真的很厲害. 這張是用 EF 24-70mm F/4L 拍的, 1/30 秒, F/4, ISO 500, 焦段在 105mm. 因為畫素數極高, 鏡心部的光學解析度已經超過 EF 24-70mm F/4L 的 MTF. 但是不管在色彩飽合度, 色再現, 動態範圍, 階調的線性度等各方面, 都比 5D 還要優異.
這樣的機身, 真的完全把鏡頭的極限榨出來了.
***
以這樣的 performance, 加上八萬塊的售價, 沒有理由不是 DSLR 這個級距的市場領導者. 可惜拍攝影片時的對焦功能實在太雞肋了. 我很期待 Canon 願意藉由 firmware update 把影片拍攝時的對焦功能好好改善一下, 不一定要能全自動追焦, 但至少加上手動對焦的輔助放大窗.
如果 Canon 改善這一點, 我一定衝一台…
DSLR也可以用租的喔!!
去哪裡租啊?這樣不用敗那麼多錢就可以偶爾享受用DSLR的快感也不錯
Y 拍上片什麼生意都有人作. 關鍵字: 租, 5D
也許過一陣子會有人租男友
「代班男友」也不是什麼新聞啦,我朋友不但做過還寫了小說 XD
代班掃墓男友比較酷….
沒錢買正版,買個迷你版好像也不錯(看起來比壽司好一點) XD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187004
大女兒好萌呀(被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