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進步: 1GB 的 RAM
為了讓 VMWare 跑得順一點, 我幫我的新機 小T 買了一條 1GB 的 RAM, 把記憶體加到滿.
到光華附近訪價, 1GB 的 DDR2 533MHz SO-DIMM 從 2700 到 3800 都有人賣, 差距還蠻大的. 大廠如創見的都比較貴, 二線廠如威鋼就比較便宜.
現在 DRAM 模組廠的分工跟以前不太一樣. 以前模組廠買的是 DRAM 顆粒, 充其量就是間 SMD 工廠, 把 DRAM 顆粒打到電路板上, 測一測就可以賣了. 現在模組廠跟上游買的是 wafer, 買回來後要先做 BGA 封裝, 再把 BGA 打到電路板上, 因此從顆利的 marking 上看不出來是哪家的晶片.
我很好奇, 有沒有模組廠把 wafer 買回來切成 die 後, 直接做 COB 放到板子上的 ?
Anyway, 我買了 Apacer 的 1GB RAM, 台票兩千八.
***
近看裝進小 T 裡的 RAM, 可以看到上面有一些 SMD 的排阻, 這些應該是 damper 電阻, 用來吸收訊號線上因為反射及不匹配造成的各種雜訊, 如 rining, overshot, 駐波等.
Tom’s Hardware Guide 有一篇討論 TX 系列的設計, 其中有提到 Sony 把 512MB 的 RAM 直接焊在主機板上, 為的就是省電.
為什麼這樣可以省電呢 ?
焊在主機板上的 RAM, 可以在設計的時候就把 RAM 晶片跟系統 bus 的特性盡量調成一致, 因此也就可以不需要放這麼多或這麼大的 damper 去吸收因為不匹配而產生的雜訊. DDR2 的速度已經快到需要用傳輸線的理論去處理訊號線上每一點的特性, 而這其中的金手指又是一個很難處理的東西, 做主機板的很難保證每一家的 module 插上來一定會怎麼樣, 做 module 的也很難保證自己的產品插在別人的板子上又會怎麼樣, 結局就是兩邊都會用一堆 damper 或 snubber 之類的電路去提高 margin. 穩是穩了, 也多吃了一些能量. 能量, 不就是 notebook 上最寶貴的東西嗎 ? 省電省到這個地步, 難怪 TX 的電池隨隨便便都可以用八小時.
時代在進步, 我上一次買 RAM 是幫桌機 W121 加一條 512MB 的 DDR, 花了三千多.
時代在進步, 再上一次買 RAM 是幫舊桌機, 浩鑫的 FS51 加一條 256MB 的 DDR, 也花了三千多.
時代在進步, 再上一次買 RAM 是唸研究所時, 為了跑 Matlab, 兩條 32MB 的 EDO RAM, 也花了三千多.
時代在進步, 我已經想不起來再上一次買 RAM 是什麼時候. 不過我記得高中的時候, Apple IIgs 的 256K RAM 卡要一萬多塊…
時代在進步, 我已經想不起來再上一次買 RAM 是什麼時候. 不過我記得考上高中的時候, 電腦開機要DOS磁碟片.對於之前用APPLE的我來說.不懂為什麼…